让传统工艺“活”在当下
昨天,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南翔小笼馒头、六神丸、周虎臣毛笔、曹素功墨锭、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上海绒绣等上海19项传统制作工艺入选。“上海文化”品牌要形成鲜明标识,离不开这些传统工艺的振兴和发展。让传统工艺“活”在当代,更可以助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上海绒绣与青海果洛藏族银饰锻造工艺合作的化妆盒系列,就为当地的精准扶贫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文化是振兴之“本”
“鲁庵印泥制作技艺能够入选此次的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于我们是极大的激励。”鲁庵印泥传习所常务副所长的陈标说,“现在,文房四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第五宝的‘印泥’虽然已经通过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要进一步发展,还要精益求精,此次列入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之后,无疑是增加了新的动力。”
据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重点选取了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除了鲁庵印泥制作技艺,静安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也榜上有名。“上海鲁庵印泥制作技艺等传统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振兴目录,反映出新时代的黄金赌城娱乐文化自信。我们已经不是简单的要求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挖掘出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内在的生命活力,并且找到在新时代的发展新路径。”静安区文化局副局长张众表示,静安区已经建立了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和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下一步还将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投入、探索非遗老字号创新开发,结合南京西路“后街经济”的培育,为民族文化遗产从传承到振兴的新发展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品牌是振兴之“魂”
谈及木版水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郑名川表示,对品牌文化的强调和推崇,让传统能够新生,能够焕发新意,这也回到我们的制笺标准本身的“画须大雅,又入时眸”。
郑名川介绍,朵云轩木版水印的年轻人基本接受过高等艺术院校的本科教育,但朵云轩仍开设传统艺术修养课程,聘请书画家讲授传统书画理论、品评作品、示范技法,同时也聘请传统笺纸研究专家讲课,增进新一代传承人艺术修养,加深对传统制笺文化、工艺的领悟。
“近年来,我们研发制作《朵云诗笺》系列、花笺楹帖等木版水印纸笺类产品54种,赢得市场广泛美誉度。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几乎所有纸笺类产品年度去化率都超过80%,部分工艺复杂的纸笺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就被预定一空,像第四代木版水印雕刻方面的传人李智正在雕刻的《茗壶二十品》,就属于工艺复杂而又精美的代表。”郑名川介绍。
同样入选的还有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和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曹素功创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周虎臣创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此次能够入选,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同时肩上的担子也非常重。”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思豪说。
在许思豪看来,周虎臣和曹素功之所以能历经三个多世纪而依然屹立于市场,除了追求卓越的品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托了上海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吴昌硕、赵之谦、沈尹默、张大千、吴湖帆等海派书画家都用过我们的笔墨,正是通过他们打响了我们的品牌,今天我们要振兴传统制作工艺,依然离不开对品牌的打造,上海正在打响‘四大品牌’,对于我们老字号来说,更是难得的机遇。”
创新是振兴之“源”
“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这两天正在嘉定竹刻博物馆举行。一件件精妙绝伦的竹刻展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诗文书画修养。此次嘉定竹刻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更让人们期待其新的活力。
“嘉定竹刻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走出嘉定,才能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嘉定竹刻协会秘书长朱晓东说,“去年5月,我们协会提供专业支持的‘竹匠网’正式上线,现已录入竹人70余位,上线竹刻艺术品300余件。竹匠网将以嘉定竹刻为核心,进而覆盖整个竹产业链,发展网络交易,引入微拍、众筹等用户体验度较高的艺术品互联网交易形式,为推广竹刻艺术服务,为提升嘉定竹刻的艺术地位和市场效应服务。”
在朱晓东看来,竹刻事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传承,更要关注如何跳出传统桎梏,充分利用竹刻的精华要素,“创新创意发展出新的产品类型以适应市场需求,是嘉定竹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将与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结合,充分利用嘉定较丰富的藏品资源及学术研究成果,开发文创产品,发展竹刻产业。”
“上个月,青海果洛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成果展在我们这里举行,其中上海绒绣与青海果洛藏族银饰锻造工艺合作的化妆盒系列,格外受到关注,也成了非遗跨界合作的典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说,“去年,果洛研修班通过设计跨界创新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在上海设计周、黄金赌城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学员作品展、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上吸引了众多媒体及观众的眼球。”
对于此次上海绒绣和顾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章莉莉认为,“上海绒绣和顾绣都是上海非常重要的非遗项目,我们长期以来通过创新设计,让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要体现出实用价值。”
“今年年初,我们承办的文化部、教育部黄金赌城娱乐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染织绣研修班)中,上海露香园顾绣传承人也在其中,通过与当代设计师的交流,激发了许多灵感。”章莉莉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露香园顾绣工作室签署协议,以产学研的方式带动传承人与学院研究共同发展。”
今年4月,《白蛇惊变》在虹桥艺术中心首演。这部戏最大亮点就是在戏里戏外,一共融入了13项非遗内容,其中就有顾绣,“我们在虹桥艺术中心大堂做了一个小而精致的非遗展,将剧中出现的精美非遗手工艺品同步展示,以期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章莉莉说。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