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优秀乡俗文化不能丢
原标题:乡风文明:优秀乡俗文化不能丢
在当下,有意识地发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教化农民、淳化民风的功能,不仅能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还能取得乡村产业、文化、社会共同进步的综合效益
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乡村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运行规则和价值观念,是乡村社会的凝合剂,也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优秀农耕文化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一些地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没落,乡风文明不振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防止有新村无新人。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熟人社会的交往行为规则和价值认同,并通过约定俗成的共识和道德力量,对村民行为进行引导、规范、教化,维系了乡村社会的有效运行。
在当下,有意识地发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教化农民、淳化民风的功能,不仅能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还能取得乡村产业、文化、社会共同进步的综合效益。江西婺源县8万户村民在家门口晒出写有家训的木牌,亮出了家风宣言和行为规范的“诺言”,成为当地一道独特风景。在江西横峰县王家村,一部传承三十多年、经过三次与时俱进修订的“村规民约”,小到邻里纠纷处理规则,大到村庄各类土地资源使用原则,村庄建设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村民自治组织成员资格等一一成文,成为凝聚村庄振兴力量的基石。
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式微,会带来乡村凝聚力弱化和不良风气的散播。
记者对江西16个县(市、区)1684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22.4%的受访农民认为当前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没落。部分基层干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认识和保护不够,一些优秀乡俗文化逐渐消失,使少数乡村邻里关系有淡漠化倾向,“远亲不如近邻”的互帮互助氛围不如以前。而个别地方赌博、迷信、低俗文化等不良风气也在乡村大行其道,为基层政府的乡村治理带来不少难题。
当下,打造文明乡风需提高保护、传承、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要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符合农民的接受习惯。既要有村规民约、文明准则这样的硬约束,又要多创作和组织贴近当下农村生活实际和需求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要保护好乡村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支持乡村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培养村民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打造文明乡风还需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作用发挥的机制。以往乡村传统文化只面向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处理和乡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当下需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新产业、新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并吸收城市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生态保护等融合发展,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