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东路:见证上海商业文化的风起云涌
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东路,曾经是黄金赌城娱乐最早出现煤气路灯、自来水、电灯、道路排水工程、有轨电车线路、公共菜场、摩天大楼等的马路之一,也是上海第一批百货公司先施 (今时装公司大楼)、永安 (今永安百货)、新新 (今食品一店)、大新 (今第一百货)崛起的地方,可以说上海大型零售业的起点就在这里。改革开放40年间,南京东路喧嚣的人流与夺目的霓虹灯宣示了上海繁华的永不落幕。
在这条马路上,繁华永不落幕,行人永不疲倦
南京路以西藏中路为中界,西面是南京西路,东面是南京东路。当年的十里洋场,虽然都是商业街,但到如今已经发展出不同的定位和特征。一位上海作家曾经如此描述过:南京西路比较突出的是商务特征,南京东路则呈现出典型的旅行观光地的特征。而最能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来南京东路发展变化的,是南京路步行街。
在这条繁华永不落幕、行人永不疲倦的马路上,能看到老上海的商业历史文化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之间的有机结合。
第一次来到南京路步行街的人,很容易被眼前壮观的人潮人海惊到,一眼望去满满的到处都是人,然后走了10分钟后眼前仍然有这么多人,让人不禁想到如果从天空中往下看,地上密密麻麻的人潮涌动的场景一定很壮观。无论节假日还是工作日,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这里,闲步游览与购物后又奔向另一个目的地。
按理来说,人多拥挤的道路难免让人烦躁,但南京路步行街不同,人们是带着喜庆与赞叹来到这条马路上的。游人走走停停看看,即使不进商场购物,身处开心的游客人群中,不自觉地也跟着欢乐起来。
一方面是路上人太多,走不快;另一方面,走在南京路步行街上,脑海里仿佛就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走慢点,多看看——哪怕这条路对很多上海人来说已经走了很多个来回了。南京路步行街很宽,两边的楼层在今天来看已经不算高了,因此行人稍一仰头就能看到大片天空。马路两边的建筑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再加上林立的招牌,让人有梦回老上海的错觉。当年,就是随着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这四大公司陆续开张,近代上海的大商业由此拉开序幕。发展至今,南京路步行街已经汇聚了恒基名人广场、宏伊国际广场、悦荟广场、置地广场、永安百货、时装商店、第一百货、东方商厦南东店、百联世茂国际广场等百货及购物中心商业项目。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南京路步行街采用的是不对称设计,肌理、颜色不同的人行道板将街道划分为流动区和驻留区。流动区内,摩肩接踵的游客汇成两股巨大的人潮,悠闲而井然有序地交错通过;驻留区内,走累的游客可以在休息区小坐片刻,还有充足完备的服务设施,以及街头小景、雕塑小品、休闲设施等。
南京路步行街上,每隔200米左右就有一个十字路口,如果说马路两旁的建筑让人感觉到包围的话,这些十字路口就如同放松压力的出口,整条南京路步行街呈现出一收一放、一张一合的节奏感,让人感到放松与安心。
世界级的都市需要世界级的商业步行街
回首40年前,南京东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悸动,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一大批新型的综合性商业大楼出现在南京东路,如早期的 “大庆” “协大祥”等中型商厦,后来又有 “新世界城” “置地广场” “一百新楼”等大型购物中心。此外,对部分历史建筑还采取置换利用的办法。
尽管新增加了许多当时非常先进的商业购物大楼,但人们也愈发认识到南京东路存在的短板。当时的南京东路上,商业规模其实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表现为商店单线、单层居多,导致四大商店一带人流高度集中;而店堂内空间小,造成消费者过分拥挤,购物体验不佳。此外,店堂内的拥挤也蔓延到街道上。再加上南京东路上公交、货运车辆混杂,交通情况复杂,进一步加剧了南京东路上人多拥堵的现象。总体来说,南京东路上人多、车多、店多、招牌多,缺乏整体规划设计,这些成为制约南京东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缺乏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以及可供选择的商品品种数量不充足,更缺乏海外大品牌的入驻,也使得南京东路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南京东路旧区改造转向形态、功能开发并重的时期。1995年7月,南京东路开始实施周末步行街,这成为当时上海城市的一道热闹的新风景线。据媒体报道,1996年周末步行街平均客流达129万人次,最高客流达170万人次,最低也达八万人次。后来,步行街客流稳定在80万到100万人次。南京东路上不仅人多,满意度也很高,据上海商业职业学校在2000年的一项街头抽样统计调查,对南京路步行街表示 “非常成功”和 “成功”的占到74.1%。
南京东路推出周末步行街的试行办法后,也对南京东路的规划以及基础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商家们通过周末步行街的洗礼,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承受如此巨大的人流。因此,政府、商家、市民三方都对南京东路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从1998年开始,对南京东路进行整体规划改造的工程展开了,1999年末,步行街计划第一期工程完工了,南京东路从西藏中路到河南中路之间的路段,从“周末步行街”成为 “全天候步行街”。2011年11月,定位中高端的南京东路名人购物中心落成启用,大量国际知名品牌入驻。根据2016年统计数字,上海零售的税收贡献排在房地产和金融业之前,上海的零售市场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伦敦和迪拜。这其中,以南京东路为龙头的上海商业发挥了突出作用。
世界级的大都市都有一条世界级的商业步行街,比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伦敦的牛津街,东京都的新宿大街……而南京路步行街无疑当得起代表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标身份。为了更好打造南京路步行街,2016年,黄浦区就已开始打造“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对南京路步行街上许多老品牌进行改造。前不久,在 《全力打响 “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中,上海商务委专门提出了商业地标重塑专项行动,重点通过提升软硬件水平,重塑 “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
相关链接
南京东路上的老字号
朵云轩:南京东路422号
朵云轩是黄金赌城娱乐收购、经销、出版、收藏书画及其他艺术品的机构,1900年开设于上海。朵云轩经营上注重与国内尤其是南方书画、篆刻家的联系,经常举办作品展览和学术活动。
张小泉:南京东路490号
张小泉剪刀是黄金赌城娱乐手工业的传统名牌,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虽创始于杭州,在上海也是赫赫有名,上海总店就在南京东路。
据上海档案馆资料记载,1950年,上海数十家张小泉剪刀商店签订同牌同记联名具结书。内容主要是: “张小泉牌号沿用已久,难以更改,共同使用,加记号以为识别,永无争议。”1956年公私合营, “张小泉协记” “张小泉鸿记”等合并成上海 “张小泉”。 1956年上海 “张小泉”开始使用张小泉企业名称 (即字号),1987年获得“泉字牌”商标,1993年10月被国内贸易部授予 “中华老字号”。
真老大房:南京东路536号
1842年,上海老城厢董家渡有一间茶食店,名为 “陈大房”。到1902年,陈奎甫盘进此店,改名为 “老大房”,后来搬迁到南京路福建路口,由于其经营有特色,名声也越来越响。
这里的鲜肉月饼最经典,人气超旺,还有一些土特产也颇多人喜欢,每次路过都看到店内人头攒动,尤其受阿叔阿娘欢迎。
沈大成:南京东路636号
沈大成创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43年历史,总店就位于南京东路636号。
由于沈大成注重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发扬传统,立意创新,因而一举成名。沈大成的寿桃、寿糕、桂花条头糕、双酿团、青团等品种享有盛名,还有蟹粉小笼、馄饨、各式二面黄及宴席点心,均风味独特,口碑甚佳,因而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享誉海内外。沈大成集小吃风味之大成,研究推出带有浓郁上海风味的醉虾、醉蟹和香糟系列,这些风味菜深得广大消费者欢迎,已成为沈大成的特色菜之一。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