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谋划一盘棋制定作战图推出时间表
贵州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7年10月19日,是一个让贵州各族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当天,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嘱托,殷殷在耳;壮志,拳拳在念。2017年11月8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旅游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旅游发展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以旅游业发展的优异成绩回报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续写贵州发展新篇章,让贫困人群干起来、乐起来、富起来,让贫困地区的环境好起来。
说干就干。贵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挂出“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富起来、乐起来”的作战图,制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时间表。
干就干好。贵州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旅游+”为统领,在绿水青山间逐梦“绿富美”。
“多彩贵州”正在谱写新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盘棋、一张图、一张表干到底,不让守着青山绿水的村民受贫
“我们要把最好的服务奉献给游客,让游客在景区游得开心,吃得放心……”7月7日,铜仁市思南县旅游发展委会员主任沈守明在石林景区为村民做乡村旅游培训,干部讲得绘声绘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利用双休日给村民做乡村旅游培训,是贵州全省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奋战在旅游扶贫第一线的一个缩影。
行走在贵州,每个村寨都是一幅至美纯真的画卷,处处欢歌笑语,处处有乡愁。
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感召下,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成为贵州的时代选择。
“不让守着青山绿水的村民受贫,这是时代给贵州旅游业的使命和担当。”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三旗说,贵州凉爽的气候、秀丽的风景、独特的民族风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喜爱。
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双重背景下,贵州如何实现转道超车,让守着“金山银山”的村民富起来、乐起来、笑起来?
“旅游扶贫是旅游人的使命和担当,要以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入手,对各项工作任务有章可循,并落到实处。”李三旗说:“按照贵州全省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连接、基层党建统),谋划一盘棋、制定作战图、推出时间表,共谋、共抓、共管,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精准扶贫”的总体原则,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优先对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和2760个深度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力争到2019年,旅游扶贫带动贵州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为此,贵州充分运用旅游带动广、辐射能力强的优势,实施了旅游项目建设扶贫工程、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旅游商品扶贫工程、“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扶贫工程、旅游结对帮扶工程、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程、旅游教育培训扶贫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全省各地以乡村旅游建设为契机,创新思路,把规划、政策、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乡村旅游扶贫网络。
省、市、县整合发展乡村旅游扶贫资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等方面一盘棋考虑,上下联动,强化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举措。
扶贫、发改、住建、民宗、林业、环保等部门,坚持把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城市建设等相结合,共同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打造及推广。
部门、企业、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市场需求,通过部门牵线搭建平台、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借势紧跟,形成共振效应,共同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扶贫联动良性发展。
黄果树的困境,曾令安顺人处境“尴尬”:一边是景区游客数量不断井喷,收入噌噌地涨;一边是景区旁边,许多村庄依然在贫困中苦苦挣扎。
困局怎么破?安顺市明确提出将旅游与扶贫挂钩,两项工作从各自为政的“两张皮”转变为相互配合的“二人转”,把一个个贫困山村变为一个个美丽小景,从重点打造几个明星景区向“大景区、小乡村”并重的全域旅游拓展。
与此同时,安顺市制作了一张“旅游脱贫作战图”:通过对区内18个村资源的精确分析,每个村或搞徒步游田园,或民俗文化展示,或山地赏花摘果等,形成以黄果树大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产品链;1851户6366个贫困人口,除掉低保托底户,给每户找一条特色脱贫路,或建黄果生态园,或农房变身银饰加工坊,或开农家乐美食店,让农村贫困户成为旅游个体户;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资金,直至脱贫。
“一张旅游脱贫作战图,不仅是我们工作任务,更是对村民的承诺。”安顺市旅发委主任顾薪蔚说,“一个又一个精准扶贫的‘作战图’,就是未来一个又一个‘风景点’。”
在一张“旅游脱贫作战图”的推动下,安顺从“藏”在深山、不为外界所知,转变为“通”向外界、人人可来游览观赏,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被激活,多彩文化和自然山水交相呼应,丰富了旅游内容,加速了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制定时间表、推出作战图、运用好旅游扶贫云,贵州旅游扶贫实现了“点”“面”结合,将“点”通过精品旅游线路连成“线”,然后将“线”串成“带”,而后形成全省“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生态休闲”三大主题功能区的“面”。
一特色、一业态、一乡愁,乡村旅游成为脱贫致富“金钥匙”
“我们花茂人做梦都在笑。”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委会副主任王野高兴地说,这几年,花茂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田园蔬菜、土陶等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6478元,增长到2017年的1.6119万元。
“山乡巨变、翻天覆地……这些词用到我们村一点不为过。”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波激动地说起这些年海嘎村的变化。
“五彩缤纷的花朵、蜿蜒曲折的步道、美丽的布依族姑娘……”惠水县好花红镇党委书记孙玲高兴地哼着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像这样开展乡村旅游致富的村寨,在贵州还有3000个,其中有517个村被国家列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田园乡愁正不断助力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实现致富梦。
“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打造产品供给体系。”李三旗分析认为,贵州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村寨是多彩文化的聚合宝地,发展乡村旅游要以村寨文化、自然风景为灵魂,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乡村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贵州新建、改造、提升了一大批村庄,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并推出一批以自然气候为吸引的避暑度假型、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采摘为主导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民俗陶冶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贵州结合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旅游产品。农旅不断融合发展,绘就了一幅幅农村发展的新画卷。
黔东南旧州镇将花旅与果旅、药旅与茶旅、粮旅与菜旅等融合发展,打造民俗体验、美食特色产业链,实现全镇贫困人口与旅游产业全过程挂钩,依托旅游资源推进脱贫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在凸显各地乡村魅力,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构建了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仅加强了民风民俗的原真性保护,而且提升了游客体验度,为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天然场所。
遵义市桐梓县着力建设花园、果园、公园、乐园,摘取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殊荣。全县已建成乡村旅游点30个,乡村旅馆1383家,宾馆酒店78家,床位数6.85万张,年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
李三旗说,贵州凉爽的气候、秀丽的风景、独特的民族风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喜爱。开发乡村旅游,将景区景点、现代农业、民俗文化、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有机融合,已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
多带动、多模式、多股民,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盘州市妥乐村古银杏景区拥有千年以上古银杏树1450余株。妥乐村以其千年千余株古银杏和传统村落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全村面积6.9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组14个自然寨1314户4688人,其中贫困户151户335人。
为推动旅游精准扶贫,妥乐古银杏景区创新机制,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以古银杏树集中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14个自然寨,新种植银杏树8万余株,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9800万元;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每年500元)+收益二次分红(公司70%+合作社15%+农户10%+村集体经济5%)”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银杏产业打造。1000余名农户通过参加银杏树的种植、管护等获取劳务收入。
妥乐村探索总结出的“旅游景区+企业+公司+农户”的“三变”发展模式,是贵州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坚持景区全面带动、坚持市场为主体,培养多种经营模式,坚持以村民为主体,让村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李三旗说:“通过几年的发展,贵州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形成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的‘两加两带’旅游扶贫模式。”
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景区采取“旅游业+贫困户”模式,与熬寨乡、黄道乡750名贫困户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将30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景区,用于贫困户分红,实行一年一结算。如此以来,可以让不愿搬出大山的贫困户每年享受到稳定的股份分红,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朱砂古镇景区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到景区创业就业。在景区统一规划出近百家商铺,统一管理、统一标识,交给贫困户从事餐饮经营、工艺品销售等活动。朱砂古镇、朱砂大观园还拿出20%的门面、展示厅,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餐饮经营、工艺品销售等活动,目前已带动200多贫困户在景区内自主创业,有效地推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近年来,贵州将旅游扶贫工作列入全省A级旅游景区管理办法和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考核重点内容,引导全省250家旅游景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实施景区带动旅游扶贫工程,带动9万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经过各地不断地实践摸索和大胆尝试,全省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的成功案例,比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实现整村脱贫的“华茂路径”,走“互联网+旅游扶贫”之路的“好花红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的“西江样本”,“‘三变’改革+旅游扶贫”的“娘娘山思维”,走产业融合之路的“云谷田园”路径,发展特色产业的“杉坪路径”……各地纷纷找到了各种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旅游脱贫致富新路径。
纵观贵州各地旅游扶贫实践,在乡村旅游扶贫的大战略实施过程中,贵州大地笑靥满满!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