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旅游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风口”

2018年07月16日 15:23    来源:安徽日报    吴江海

  原标题:旅游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风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黄山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特色路径——

  从“卖风光”到“卖风景”

  ——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呵护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皖南多山,山高林密。

  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是一个高山小村落。这里空气清新,风光旖旎,但当地村民一直以种茶为生,生活并不诗意。几年前,几位摄影师来这里采风,高山云海让他们流连忘返。当地人意识到他们习以为常的高山风光也是资源,有农户开始学摄影在网上推介当地风光,并办起了农家乐。很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下子成为摄影圈内的“网红”。

  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纷纷涌入坡山,当地的环境卫生、接待条件明显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村里多方争取资金,先后投入800万元,新建了旅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公厕、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目前,村里成立了农家乐旅游文化协会,“农家乐”发展到18户,去年全村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600余万元。

  “风光与风景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更加注重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注入了人文因素。 ”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摄影产业领导组常务副组长胡宁介绍,该市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率先发展“摄影+”产业,出台了国内首个摄影产业专项规划,打造了179个“百佳摄影点”,推出了休闲度假、户外骑行、摄影写生、赏花晒秋、民俗体验、养老养生、研学修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了旅游脱贫和乡村振兴。

  黄山市农委主任王武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现的恰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他认为,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倒逼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拓展了现代农业多种功能,既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加快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过,他也提醒,乡村振兴更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失去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一些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后商业气息太浓,失去了乡土味,冲淡了乡村文化的吸引力。

  从“种庄稼”到“种文化”

  ——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夏日如火,热浪袭人。

  在黟县宏村南湖旁的蔽日浓荫下,许多写生的学子忘却了酷热,沉醉于湖畔粉墙黛瓦的古村落之中。

  西递、宏村坐落在皖南少见的古黟盆地中,当地村民世代靠种粮维持生计。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何红雨的清华大学研究生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来西递考察古村落建筑,没料到这篇毕业论文在日本获奖,黟县的古建筑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关注,先后有多批学者专程前来考察。受此启发,西递村民“洗脚上岸”,在烟盒纸上写上两毛钱的价格,盖上村里公章当作门票,开启了农民办旅游的先河。此后,北京的一家企业投资开发宏村旅游,黟县的古建筑文化旅游从此风生水起,西递、宏村也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仅在黟县建立写生基地的院校多达400多家,催生了 “写生经济”新业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黄山市依托厚重的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乃至古桥、古亭、古道、古碑都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黄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说,过去村民的老房子年久破败,大多拆了重建,造成“建设性破坏”,现在的老房子成了“香饽饽”,许多人通过产权转让购买老房子改建成特有的徽派民宿,客房单价远远高出五星级酒店。

  胡建斌介绍,近年来,黄山市先后投入90多亿元,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使“活化”的古建筑成为传播传承徽文化的新载体、做活做强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以及培育教化乡村文明的新课堂。同时,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促进非遗技艺融入生活、服务旅游,加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最适合先行介入。”黄山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夏红华认为,推动产业兴旺,要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在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安排,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延伸产业链、衍生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从“当配角”到“唱主角”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黄山七夕情人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农历七夕当天,央视七套《乡约》栏目组将走进翡翠谷景区,录制一档“爱情+民宿”的专题节目。

  对许多游客来说,翡翠谷景区并不陌生。然而,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其经营主体是全国首个村民组集体创办的旅游公司。开发经营翡翠谷景区的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上张村民组,早在2003年就建成了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家家户户利用空闲的别墅房间办起民宿。“除旅游公司每年的分红外,45岁以上的村民每个月可以领300元补贴,60岁以上老人可以住免费的老年公寓,逢年过节有慰问金,孩子考上大学也有奖励,村民每年还能享受一次集体福利旅游。”村民张春林说,去年,仅旅游公司分红人均15500元,加上农家乐等其他收入,全组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目前,黄山市690多个村庄70%有游客接待、30%形成旅游热点,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乡村旅游已占全市旅游的2/3以上,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有效途径。

  “村落居民的劳动生活过程就是旅游经营与服务过程,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调动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传承乡土文化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旅游的良性循环。”休宁溪口镇祖源村“梦乡村”民宿群的上海投资商宠焕泰说,农业、农民和村落是乡村文化不可分割的载体,排除了农民的乡村旅游是空洞而单调的,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农民是否受益,要始终把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放在首位。”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郭倩倩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呼唤着一切有利于乡村发展的要素,但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资本下乡不能代替老乡。她举例说,现在有些地方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排斥农民,把传统村落里的老百姓迁出去,把房子租给外来人或由公司经营,雇一些人表演性地再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技艺,或者破坏地形地貌和景观生态大兴土木再造景点,这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背道而驰,也难以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旅游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风口”

2018-07-16 15:23 来源:安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