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000余家文化礼堂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何处着手?浙江迈出先行一步。如今,漫步之江大地,8000余家农村文化礼堂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散落”,它们凝聚起人心,也凝聚起乡村文化的精气神。
6月中旬,我们奔赴浙江各地,走进三座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管窥这些年来,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
礼堂形美
守护古村历史文化
农村文化礼堂,或许不是村里最高级的房子,但一定是如今村里最美、最具人气的地方。
在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西端,坐落着古色古香的港胡村。2013年,这里创建了旧馆镇第一家村级文化礼堂。
走进港胡村文化礼堂二楼展示厅,清新典雅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栩栩如生的猛虎下山图,大气磅礴的“百寿图”………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艺术品竟是由田地里最常见的麦秆制成,均出自村里的民间麦秆画达人郑荣初之手。
“水乡文化遗产麦秆画,是我们港胡村的一大特色。”港胡村妇女主任潘雪礼说,为了传承民风民俗,港胡村文化礼堂专门为从事麦秆画、根雕等的“民间达人”开设了工作室。这些集创作与呈现为一体的展示区,一方面给了民间达人秀出技巧的舞台,一方面也增加了村庄的文化亮色。
作为民间文化与乡村历史的“活化石”,港胡村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先后获得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等荣誉后,港胡村进一步活化民俗,以古村落为核心,全力打造吃、住、游、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带。
“港胡村文化礼堂的位置特别好,就在古村落连廊中间。”潘雪礼说,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的“精神家园”,也成了游客了解港胡村的一个重要窗口。
礼堂传神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礼堂只是场所,文化才是内涵。浙江采取“送文化”加“种文化”,真正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野阁临塘敞四扉,晨光映槛认稀微。”踏着朝露而行,过青砖黛瓦之下,进入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蒲塘村文化礼堂内几十个村民正在练习五经拳。这是一家五星级文化礼堂。
“来这里学拳的,除了本村人,还有湖南、山东、上海等地人,连美国、日本、白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也来了不少人。”74岁的王深江从16岁开始就拜师学拳,如今是蒲塘村“五经拳”的教练之一。王深江告诉记者,五经拳在蒲塘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2010年,“蒲塘五经拳”被列入金华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塘烟雨育风雅。在蒲塘村文化礼堂,传承下的不仅是武学传统,还有深厚的历史文脉。
村民徐苏莲说,上世纪70年代村里曾有一个剧团,文化礼堂建起来后便又回归本地,“如今,文化礼堂的门每天都开着,一说唱歌大家很快都过来了。”
在留住文化的同时,徐苏莲还和村民们挖掘着本地文化。从去年开始,村民王伟斌主动担起了整理村中“白灯传说”的任务。“这是段关于村庄的传说。”目前,白灯传说正在申报区级非遗项目。
礼堂凝魂
凝聚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化礼堂既是一座村庄的文化地标,也是精神坐标。” 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坐应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国认为,农村文化礼堂满足了村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了以民为主,为民所用。
行走在各地的文化礼堂之中,强烈地感受到: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核心价值观宣传、政策理论宣讲有机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有效凝聚了价值共识,拉近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情感距离,也让村庄上下一条心,更具凝聚力。
坐应村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礼堂内有一面家风家训墙,从祖训族训、族谱族约中挖掘优良品质,形成家风家训,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品德意识。礼堂内还专门开辟了一间廉政书屋。
乡风文明点评会、“百姓梦想”展示会、“路桥好故事”宣讲会……在坐应村文化礼堂,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丰富了乡村百姓的精神生活。村民朱阿姨说:“以前给老人过寿,就是家里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现在上文化礼堂办敬老礼,有味道多了。”
如今,在全省各地的文化礼堂里,“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典型宣传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新风尚更加浓郁,正能量更加强劲。
播下一粒种,收获满园春。省委党校舆情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全国影响力及口碑指数白皮书,报告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的文化礼堂总面积相当于一个西湖;在全国主要省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项目热度对比中,浙江热度值为96.82%,居第一位。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