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村史馆打捞历史留住乡愁
原标题:用村史馆打捞历史留住乡愁
据媒体报道,未来三年(2019年—2021年),北京市级财政将持续投入5082万元,支持各涉农区再建设231个乡情村史陈列室,同时对已建成的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精神文明宣传视屏进行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经费奖励,以提升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精神文明宣传视屏的整体建设水平。
早在2013年,乡情陈列室就已经列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施项目。北京从2013年至今已建成乡情村史陈列室290个。为了加快推进村史馆建设的步伐,北京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举措。可以说,北京在村史馆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这些年来,全国其他地方也陆续掀起了建设村史馆的热潮。江西省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拥有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86个,黄金赌城娱乐传统文化村落89个。2012年以来,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江西一直在探索村史馆建设,目前已经选取了部分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村史馆,首批50个村进展顺利。一些进行了旅游开发的古村落,因经济来源多样,建设情况尤其良好。
从2016年开始,安徽省黄山市推进第一期7所村史馆建设。这些村史馆的建成,无疑是传承历史文化、展示礼仪徽州的新名片,成为承载乡恋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成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带动全域旅游的新引擎,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高地。众多村史馆的落成,往往成为当地一件有标杆意义的文化大事,成为广大村民热议和经常光顾的文化场所,也是连接村民与游客、村民与后代,村民缅怀先人的好去处。
如今乡村振兴在全国蓬勃推进,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一次涉及乡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方位的振兴。文化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乡村文化又有许多载体,比如民俗、庙会、乡村戏剧、古建遗存、农家书屋等。这些对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不可或缺。然而,每个乡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个地方的先人是如何生活,如何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存,往往是如今的人都未必能搞清楚的事情。村史馆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当地人的集体智慧和能力,把一个村落的历史和传承进行梳理、归纳、提升、展现,从而形成一个村落集体的追忆。
在一个个村史馆中,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了村落的发展进程,一处处实景浓缩着众多人的记忆,村史馆不仅反映出村落的历史特征,更注重典型事件和人物等方面内容的展示。村史馆,在学者眼中是乡村的“文化自觉”;在村干部眼中,是告别贫困、记住艰辛的见证;在村民眼中,是抚今追昔凝气聚魂的空间;在游子眼中,是承载“乡愁”的地方;在游客眼中,是一个村落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样本。
村史馆不但留住了乡愁,让村民得到了文化传承,还打捞了尘封的历史往事,使村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是如何劳作与创造的。也让下一代村民增加了文化自信、家乡自信,让下一代村民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样一个有众多利好的文化振兴项目,实施起来不是发一个文件、建几间房屋那么简单。地方政府在指导村史馆的建设中,还要落实乡镇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专项经费,落实当地档案、文化、历史资源等方面的专家与智力资源的对接与支援。修建村史馆不是面子工程,有关方面要严格防止建村史馆表面光的弊端,不能从外看像模像样,从内看空空如也。对村史馆的建设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防止建好后成为尘土的堆积地,成为门庭冷落的代名词。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大课题,如何破解并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而因地制宜找出各地各村文化振兴的抓手,还得下一番苦功夫。村史馆项目,无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强有力抓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