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文化产业园:小文化产业园“装”不下大影视产业了
原标题:小文化产业园“装”不下大影视产业了
由省文体厅和海口市政府共建的海口文化产业园承载着我省影视产业“开疆拓土”的重任,运行两年来,海口文化产业园发展情况如何?我省影视产业状况怎样?
热度越来越“热”了
“海口市政府2016年4月26日颁布《海口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暂行规定》,两个月后,6月29日推出了海口文化产业园起步区。7月29日,省文体厅在京举办首次影视产业招商推介,云峰基金、方金影业、寒川工作室、艾沃影视、中和星空影业等众多知名影视企业抢抓机遇入驻海口文化产业园区,海口影视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海口文化产业园副总经理马亮告诉记者。
海口文化产业园招商经理符俏静介绍,截至2017年底,园区注册影视企业98家,今年又有杨澜的阳光文化基金、知名演员兼制片人黄芳龄、阚迪和连续两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获奖者孟奇带着项目入住,园区影视企业增加到了120家。
马亮介绍:“前两年园区的重点工作是招商,今年开始放缓了,因为园区的办公面积实际上早就满了。满,正是这种热度的表现。然而,这又与园区挂牌之初提出的到2018年吸纳300家以上企业和机构入驻和形成集聚并打造完整影视产业链的目标距离尚远。”
空间不够“空”了
符俏静告诉记者,复兴城总共有8万多平方米办公面积,比影视产业园区先行一步的互联网园区就占了5万多平方米,现在除了公共配套外,只有约1万平方米的空间集聚了阿里文娱和爱奇艺创意中心等120家影视相关企业,空间不够已成为后续发展的制约。
“形势逼得我们只能想招来应对这种热潮。”马亮说,第一招就是在申报入园的企业中“挑肥拣瘦”,选择最有实力、最有知名度的公司,才给办理入园,第二招就是“腾笼换鸟”,淘汰一批,引进更新一批,暂时缓解目前困境。但产业的长期发展不只是解决办公空间问题,只有通过影视产业基地的打造,实现产业链条的完善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
硬件不够“硬”了
马亮说:“虽然海口文化产业园解决了部分影视企业的办公需求,但面对影视公司高涨的投资热情,我们还是感觉到硬件不够‘硬’的压力。”
马亮介绍,影视企业入驻后,并不是都呆在办公室里,他们要做大量内外景拍摄,而海口现有摄影棚为数不多,成本比内地高,这没有办法,物以稀为贵。但这对中小成本摄制组无疑是一个考验。
“硬件不够‘硬’并非只有办公条件一项缺憾,”符俏静解释说,与影视企业入驻的相关配套产业链,也是“硬件”之一。比如电影《怒海屠妖》剧组来海口拍摄,需要道具枪,但海南没有,需从内地调运,然而“枪支”上不了飞机,无奈只得走陆路,可陆运又需有关部门审批,一路上还得备查,小小几把道具枪,运到海南极其费时费力费钱。
电影《动物世界》导演韩延6月24日在海口媒体见面会上讲过一件事:《动物世界》90%是在海口拍的,但拍摄过程中摄影机镜头坏了,全海南都找不到货,只得派人飞到广州才拿回来一只镜头。
马亮说,如果海口文化产业园的打造能按当时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步骤,依托现有拍摄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一座影视拍摄小镇,剧组的吃、住、行、器材道具存放、配套服务等都能跟上去,海口的影视产业就更能形成良性发展势头。
软件不够“软”了
“一些影视大公司很想来海南,比如香港著名企业英皇集团,但我们在一些‘软件’上还有些欠缺,从而使他们有犹豫。”符俏静告诉记者。
符俏静说,影视拍摄往往需要协调社会很多方面,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政府层面或者行业层面的协调机制,问题就好解决了。
香港著名导演唐季礼来海口考察时曾说,他要到海南来拍摄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连续剧,前者是一部未来国际军事反恐题材电影,需要大量置景,但审批流程繁琐。而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泰国拍了几部电影,当地不但替他免费搭景,还替他找来飞机航拍、送上炸药免费使用,这种欢迎和支持态度令他至今难忘。他曾对马亮说:“希望海南形成支持影视拍摄的共识,大家配合共同支持,包括景区、景点都应该欢迎剧组拍摄。”
马亮介绍,在产业园启动初期,省市区相关部门给了园区非常清晰的定位和规划,提出了“一园多基地”的理念,分三步走,即第一步重点建设海口文化产业园复兴城起步区,形成园区运营和服务中心,第二步整合周边资源,打造核心办公区域,第三步打造集创作、拍摄、道具制作、剧组入驻、产品开发、宣发、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影视小镇。目前,省文体厅和海口市政府也在积极推进解决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海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非常突出的政务服务优势,迅速助推了海南影视产业的发展,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近几年海南逐步形成影视拍摄的良好氛围,如果从产业发展和支持的力度上能更加放开,下决心接上产业链中“断”掉的环节,海南影视产业的前景将更加可期。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