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的新县实践
编者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黄金赌城娱乐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黄金赌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三山一滩”、革命老区、偏远地区来说,发展第一、第二产业有着诸多制约因素。但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又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落实好黄金城赌城娱乐: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旅游为抓手和载体,以高质量党建为保证,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脱贫致富、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路子。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新县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新县之路体现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是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和典范。
盛夏的新县,大别山放眼皆绿。山路边,一湾又一湾明净的池塘,傍依着一座又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村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怡人的风景。
步入清雅洁净的县城,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庄严肃穆,大别山干部学院大气庄重,处处彰显出革命老区的丰富红色基因。
红色的、绿色的、古色的一幅幅美景,在新县干部群众的精心谋划和巧手装扮下,正变成一道道“钱景”,让老区人民的腰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鼓囊囊的。就在6月,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新县接受国家脱贫验收第三方评估核查,73个贫困村有望全部实现脱贫,其中,32个村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35280人在全域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4.34%。
当新县选定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一场全员上阵,多方参与,闯关夺隘,强力推进的“大会战”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浓墨重彩地展开。
为什么是旅游?
“河南新县的旅游扶贫做得有声有色,希望嘉宾们有机会去看看。”今年5月,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向嘉宾们推介:位于大别山中的新县曾长期贫困,近年来发展全域旅游,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老百姓有了收入又开阔了眼界。
旅游业给新县带来了多大的变化?看看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吧:2017年,新县共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2%、64.9%,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有力促进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从1983年被列入国家连片开发扶贫重点县,到2017年年底全县实现脱贫,新县走了35年。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唤醒”了新县的宝藏。
“我们为什么选择旅游,又为什么选择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这跟新县的自身资源条件密不可分。”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实际上,这也是新县探索数十年来找到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
长期以来,新县最深的烙印就是“穷”。由于受战争创伤和自然条件制约,新县发展一度非常落后,直到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前的1983年,主要经济指标仍是“三不过一”:即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只有86元,全县82%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解决了17.78万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但到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时,全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2308户41829人、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达14.9%。
2014年,听群众呼声、应群众期盼,新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了2017年整体脱贫的目标。可是,新县发展之路该怎么走?群众脱贫靠什么?
“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是新县地势,在丘陵山地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不切实际;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工业产业优势也不明显。怎样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弯道超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换个角度看,劣势有时候反而是优势。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南北地理过渡带,拥有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最令新县引以为傲的是红色。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为革命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等9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河南省唯一的将军县。全县有365处革命遗址,每年自发到新县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达到200多万人次。
再说绿色。新县山林茂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7%,有山皆绿,有水皆清,被称作能深呼吸的县城,也是河南省两个国家生态县之一。
还有古色。新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此交汇交融。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和星罗棋布的古村落,村后古木参天、村前溪流潺潺,晨起鸡犬相闻,暮归炊烟袅袅,是人们记得住乡愁、忆得起童年的故园。
“不能端着金碗要饭吃,我们完全可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旅游来带动现代服务业。”吕旅说。
更重要的是,很多具备旅游资源价值的村庄地处深山,属于贫困村,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村中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脱贫任务艰巨。让这些人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乡村旅游显然是个广阔的平台。
另一个大背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到来,自驾游、自由行成为常态。而新县众多散落在山间的小村落,恰恰深受游客青睐。
把新县建设成大别山旅游公园,将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让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旅游、受益旅游,进而实现全县脱贫,成为新县县委、县政府的共识。乡村旅游首当其冲,成为这场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为什么是全域旅游?
谋定而后动,无往不胜。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新县谋划了一盘大棋,统筹全局,突出特色。
新县以东驱车21公里进山,就到了西河古村落。700多年的枫杨树立在村口,青石路下,潺潺流过的溪水将村子一分为二。
溪水以北,数百年的青砖黛瓦,古屋矗立,祠堂肃穆。溪水以南,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粮仓,被改造成粮油博物馆、西河餐厅和村民活动室。粮仓铁门上镌刻着红色星星,白墙上的“防火、防霉变、防事故”昭示着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大生产的激情年代,与河对面的古村落形成了“时代的对话”。
“古村落由清华大学的建筑专家设计修复,粮油博物馆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的。”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孝翱很自豪。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穷困破败的“空心村”景象。村里的劳动力先后都出去打工或者举家外迁,只剩下没有劳动能力、无力外迁的老人和孩子留在村中,最不景气的时候,村里仅剩下39人。路边是一个挨一个木棍胡乱搭建的猪圈和羊圈。
西河村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新县全域旅游理念发展的体现。“新县发展旅游的原则是,既要保护好乡村原生态,又要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要素来做全面设计和规划,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截断河流、不取直道路,坚决不让村庄成为孤零零的村庄,坚决不让村庄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和土壤。”新县县长夏明夫说:“新县的景区一律不收门票,我们就是要把整个新县打造成一个1612平方公里的大景区。别的地方卖的是门票,我们卖的是乡愁。”
其实早在2013年,新县和北京绿十字、黄金赌城娱乐扶贫基金会就发起成立了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邀请国内100多家NGO和社会组织共500多位专家来到新县,将新县视为一个大景区,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免费精心规划设计了“一城三线”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县城+“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发展布局。
“26个村,23个景区景点,每个点都由一个专家团队负责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乡村旅游千村一面。”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说。
有了顶层规划,铺陈开来就有条不紊,短短两三年,西河湾幽静、丁李湾古朴、田铺大塆时尚;休闲慢道、登山步道、文化长廊、生态绿道,如一条丝带把明珠般的村落串联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县乡村旅游渐显气质。
规划设计做引领,如何落实看干部。新县建立了“1+3+N”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成立了县旅游委员会,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是第一副主任,全县55个部门和乡镇都是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大旅游管理体制。
“党员干部是新县先锋,理所应当站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理所应当成为全域旅游大会战的排头兵。”吕旅说:“高质量的党建,不单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更是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一切工作的坚强保障。”
——“一户一策一干部”,6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结对,开展网格化帮扶,确保政策到户,不漏一人。
——扶贫培训精准化,对全县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贫困户登记造册,征询他们致富项目、培训意愿,组织旅游管理技术培训班。“在田铺大塆村,不但开设民居的乡亲们都经过了多次培训,做农家饭的厨娘也要进培训班,确保餐饮质量和口味。”田铺乡乡长陈小锋说。
——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面红旗”党支部评选表彰活动,半年评选一次,每类评选10个“红旗支部”,评上红旗支部,县委授牌表彰。
…………
“新县的领导干部吃住在农户家,昼访夜谈,帮助一家一户厘清发展思路,消除思想顾虑,拿出脱贫措施,尽早搭乘全域旅游这趟快车,很多贫困户因此受益后,对党的感恩之情更深了,对党员干部更加亲近了。”县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领导李良斌说。
为什么是旅游+?
乡村旅游唤醒了新县沉睡的财富,厚重的旅游资源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棋盘中,新县并没有就旅游做旅游,而是跳出旅游做旅游,走活了“人”和“产业”两步棋。
乡村旅游吸引和带动了贫困户积极参与。7月12日上午,西河湾张阳一家4口摘菜、淘洗,准备游客的午饭。当初,西河湾要建美丽乡村开展农家乐,可村民担心没人来吃饭不愿意干。时任县长的吕旅是西河名誉村长,硬是拦下了拿着火车票准备出外打工的张阳父母,“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开餐馆,如果你们赔了,我掏这个损失费。”
谁也没料到,农家乐越开越兴旺,张阳也从韩国务工回来掂起了家里厨房的大勺,中午人多时甚至有20多桌流水席。“现在每年的农家乐收入有20多万元,还能守着父母和妻儿,这多幸福啊。”张阳说。
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让西河湾变了模样。几年来,全村涌现出40多家农家乐和农家民宿,累计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92户325人先后脱贫。
西河村是新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缩影。目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人,有497家农家乐,94家民宿宾馆,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全县3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整体脱贫,1.1万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全县84.34%的贫困群众受益。
不仅是农家乐,创新创意也融入了乡村旅游文化。田铺大塆创客小镇里,“80后记忆”“不期而遇”书店、竹编店、茶舍等20多家特色小店散落其间,豆腐乳、天麻油、山野菜等旅游产品引人驻足。同样从韩国务工返回的韩光莹把自己家改造成了农家民宿,却带着全家出去租房住。“我租房每月1000元,但民宿一晚可挣600多元,发展旅游让我们觉得返乡创业大有可为。”
香山湖管理区林冲村,山色青郁,树木葱茏。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就建在这里,总投资金额达5.9亿元,分三期建设。在新县全域旅游的框架下,露营公园目标是走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项目建设以来,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就业,年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设立“有你真好”基金,用于资助当地贫困户用工及其子女上学;建立贫困儿童活动中心,为贫困儿童先后捐款13万元……大别山露营公园负责人殷林说,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露营公园的建设和运营,公园里的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都由政府配套建设,公园初期运营遇到困难也是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新县领导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符合当地实际,作为企业,也应该助力新县脱贫攻坚。”殷林说。
像大别山露营公园一样,在新县,随意进入一个村落,都能发现旅游+的产业模式。
旅游+农业,吴陈河镇茅屋冲家庭农场等14个农业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旅游+教育,新县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开发乡村体察式教学点39处,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拉长了乡村产业链条,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旅游+文化,全国首届乡村复兴论坛花落西河湾,大别山乡村旅游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竞相上演,地灯戏、皮影戏、打糍粑等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乡村文化体验游的“主角”。
旅游+体育,依托全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全国登山步道联赛、亚洲越野大师赛等顶级赛事来到新县;野外拓展、徒步骑行、户外探险等体育旅游活动接连上演。体育旅游激活步道经济,带动沿线16个贫困村参与旅游发展。
还有旅游+工业、旅游+林业、旅游+康养、旅游+商贸……一纲举而万目张。以旅游为原点,新县不断开拓、整合、提升,打造出了一条又一条产业链,编织成了一张托举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幸福网”。
物质层面的产业,绝不是旅游+的全部。记得住乡愁,回得去故乡,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也许更强烈。呈现出原生态的村落面貌,是乡村旅游给予游客最好的精神食粮;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号召力,让村民重新有了集体归属感。
最重要的是,旅游不仅带动了新县产业的振兴,也带动了乡村文化和乡村精神的回归,更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成为新乡贤,成为合作社的带头人或者理事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所有的变化汇聚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在不知不觉中往前迈进。
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8个,近三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均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86.15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38.7%。旅游业2017年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19.8%,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的龙头产业。
新县的实践证明,立足自身实际,强化自身优势,以旅游业为载体和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完全可以实现整体脱贫,谱写出新时代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不单单是新县,我省多地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不断强化旅游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使旅游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提质的主要来源。省旅游局还专门出台了旅游扶贫三年计划,重点打造“十百千万”旅游扶贫示范工程,使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更加有机地融合起来。必须看到,河南的名山秀水之中,有很多旅游资源还“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很多地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依然处于粗放和低级,更有很多奋战在脱贫致富路上的乡亲们还没有完成“资源变财源”的嬗变。新县的成功实践,无疑是一个极富价值又可资借鉴的版本。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