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河文化产业 发展路径选择
原标题:青海黄河文化产业 发展路径选择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古华夏文明,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流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 省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活动的聚集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深厚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黄河文化既有共性因素如黄河精神、黄河历史、黄河诗词;又有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和表现的特征。坐落于青藏高原的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其广阔的地势、丰饶的资源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必然决定了青海深厚沉淀、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青海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在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贸易活动方面居于重要地位,多地区多民族文化交流活动频繁。这正适应了《青海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促进青海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由此可见,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引领方向,具有战略性和必要性。
一 、黄河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是指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要为目标。 黄河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华民族及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是指生产和销售黄河文化产品,提供黄河文化服务,通过市场化行为,最终将黄河文化产业价值链结果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的生产经营总和。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黄金赌城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的传播、宣扬进程,对保护、传承及发展黄金赌城黄河文化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黄河流域城市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自然环境等都大相径庭,因而黄河流域的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在国家大力实施各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的背景下,分析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可行性对于发展青海省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青海省黄河文化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为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是青海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使青海的黄河文化自强不息,为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二是青海作为黄金赌城多民族聚集地和黄金赌城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有汉族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撒拉族文化、土族文化等33种少数民族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汇集地,也是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汇集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文化汇聚融合,形成以纳顿节、赛马会、九曲黄河灯会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节庆文化,以青海花儿、藏戏、地方民歌、舞蹈、回族宴席歌曲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以唐卡、藏绣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这些丰富、多元文化的交汇为青海黄河文化产业尤其是黄河旅游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青海省目前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黄金赌城娱乐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8个等。青海省黄河流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址、民俗文化乡及自然景观名址,如祁连山、青海湖三门峡、三江源等,积淀着我省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我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推动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青海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在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文化传播、国际贸易活动等方面居于重要地位。青海丝绸之路和其他沿线地区跨民族、跨文化交流频繁,成果显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方面使我省丝绸之路跨民族、跨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特质,在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富有青海特色的多民族包容性文化,为在新形势下发展我省黄河文化产业提高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另一方面青海丝绸之路三条发展路线北线、中线和南线的发展走势,依托我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了青海省黄河文化具有的独特文化资源,借助黄河流域附近已经形成的名城名址、黄河文化产业格局以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结构等,说明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沿线省份的青海,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青海多民族文化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民族,如尼泊尔、印度、蒙古国、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以及中东等阿拉伯国家有着密切联系,能够推进我省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真正地促使我省文化产业“走出去”。
(三)我省已有的以黄河文化为资源依托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概况
“天下黄河贵德清,山青水绿梨花香”,一语道出贵德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黄河谷地,因丹霞地貌、风景宜人,素有“小江南”之称。青海·贵德第十三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在2018年4月13日正式开幕,贵德县依托浓郁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举办了十三届黄河文化旅游节。近年来,贵德县作为青海省旅游城市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依托黄河文化的自然环境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以梨花为媒介打造并推广了贵德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每届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贵德黄河流域环湖赛、藏族民俗表演、黄河奇石展览等一项项黄河文化的展示,民俗、节庆、赛事、体育“四位一体”,文、体、旅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贵德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以贵德古城为主的黄河风情旅游区,以黄河湿地为主的黄河风情旅游区、黄河悬索桥和高原明珠观光旅游区,以梨花公寓为主的度假区和民俗农家乐等的建设,使贵德成为青海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度假县。据统计,2018年贵德县共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多达13.05亿元,同比增长均达25.4%。黄河文化给贵德县留下一份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贵德县黄河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曲黄河循化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依托黄河上游公伯峡和下游的积石峡,打造了黄河水上游的精品旅游文化品牌,将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每年一届的强渡黄河赛、黄河奇石展览、以黄河沿岸为中心的“两椒一核”生产加工基地、独具黄河浓郁风情的少数民族农家乐等,有力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效地提升了黄河文化的品牌价值。
依托循化孟达森林公园、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等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依托各区域特色民俗乡镇、凸显河湟特色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省内多区域相互连接,推进河湟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河湟文化旅游胜地,对青海省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通过文化交融和文化挖掘,有效地保护并发扬了青海省黄河文化资源。
青海黄河文化所推动的特色产业发展如黄河文化工艺品产业、民族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等大力促进了青海旅游文化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引领全省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一)青海省内黄河文化产业总体规划缺乏,不能满足省内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至今为止,青海省没有针对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个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对黄河文化产业发展没有具体定位和发展思路。缺乏对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缺乏对黄河文化产业大力支持的激励机制,使黄河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一直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状态,造成深厚的黄河文化资源难以有效地与地方特色优势资源结合,从而阻碍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黄河文化产业资金及政策保障支撑不足,创意人才队伍缺乏
目前,融资难是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之一,缺乏对黄河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保障,部分地区在开拓黄河文化产业市场和扩大黄河文化产业规模方面面临融资瓶颈和相关政策保障不足的问题,对黄河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另一大瓶颈是缺乏黄河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意人才队伍。分工不清和缺乏相关人才引进机制,导致黄河文化产业领域人才大多数还处于初级水平,由于缺乏相关的人才奖惩机制和人才培养政策,导致我省在相关黄河文化领域的人才结构出现不合理、层次不清、专业性不强,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缺乏的现象。
(三)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产业品牌,缺乏品牌宣传推广意识
在过去的时间里,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在我省总是被认为是公共部门的职责,严重忽视了黄河文化所带给地方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黄河文化产业品牌与其他传统文化产业品牌一样出现同质化、非专业、无创意现象,没有利用多元的媒介进行宣传。青海省在塑造黄河文化品牌化方面的市场化程度不足,缺乏品牌推广意识,没有能有效推动全员参与黄河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在塑造和推广黄河文化品牌方面没有确定的消费目标和宣传推广策略;省内各个地区缺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意识;对黄河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没有借助省内各个文化产业品牌推广平台。贵德县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知名度不高,黄河文化旅游节几年来多是本地游客参与,游客源狭小,其宣传手段仅限于本省,没有利用多元化宣传媒介向全国、世界宣传、推广黄河文化产业品牌,市场竞争力不高,最近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来推广,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但是其品牌价值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大化,推广力度远远不足。
(四)黄河文化资源利用不足,未能有效地与地方特色资源融合
黄河文化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文化,黄河文化具有多元性、历史性、民族性,由于黄河流域地方特色和地域民族文化的不同,导致黄金赌城的黄河文化各有所异。近年来,我省逐渐发展起来的黄河文化产业仅仅是利用最表层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忽视了我省各个地方的地域民族特色和多元的文化资源,没有根据地方特色优势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地方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创意性。相关部门没有对深入研究黄河文化资源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各个地区黄河文化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利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黄河文化资源和地理优势,黄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有效地与地方特色资源融合,一方面导致没有形成青海特有的黄河文化产业链,使相关文化产业失去竞争力,浪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也使黄河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单一,没有竞争性;另一方面造成黄河文化品牌没有特色性,品牌效果薄弱,无法做到青海黄河文化品牌“走出去”。
四、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发展路径研究
(一)制定黄河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相关发展战略
紧抓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将高起点发展特色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培育黄河生态文化的价值高地,促进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具体发展定位。制定出适合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相关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有效整合省内地方特色优势资源,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凝练文化内涵,以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国家级旅游文化生态区建设、相关黄河文化文体赛事活动等重点文化项目为载体,明确省内地域发展特色差异,以地方特色优势资源与黄河文化资源相结合为基础,以突出地域特色为导向,按照特色发展定位、保护生态环境、发扬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求,构筑青海省黄河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黄河文化资源深厚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黄河文化历史的传承。
(二)保证相关政策支持和倾斜,培养和引进相关创意人才队伍
坚持政府引导,对黄河文化产业提高财税、金融支持,加大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力度,确实从行动上解决融资难困境。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黄河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黄河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改变现有的行政管理机制,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机制和奖惩机制。积极重视对黄河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引进,提高黄河文化高端复合型创意人才比重,明确分工,合理配置人才队伍。
(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实现品牌推广媒介多元化
做好黄河文化品牌定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实施创意品牌战略,坚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差异化、创新型青海黄河文化品牌。采用黄河文化创新产品和创意服务供给方式,推进黄河文化产品及品牌传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媒介与形式,大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黄河文化产品,促进黄河文化品牌资源的多渠道推送、多平台展示。加强与其他黄河流域省份的合作,借助青海黄河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进黄河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青海特色黄河文化产品及品牌。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统筹全省文化部门和文化产业的专业系统,构建富有青海特色的立体多元化宣传体系,实现黄河文化品牌走出去,积极推广黄河文化品牌,提高我省黄河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深度融合地域特色优势与黄河文化资源,使黄河文化产业“活起来”
讲好青海黄河文化故事,传播青海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以黄河文化为内容的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青海黄河文化品牌精品。立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民俗乡镇和相关黄河文化文体活动等,利用多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深挖黄河文化价值,提炼黄河文化主体,创办黄河文化论坛,搭建黄河文化产业平台,开展国际性黄河文化产业交流活动,建设黄河文化产业园区,依据青海特色资源优势,深度利用黄河文化资源,推动创意产业,将地域民族特色资源与黄河文化元素、世界文化结合,在保护和发扬黄河文化的同时,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推动黄河文化资源“活起来”。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