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爱用笔”何以长存千年
原标题:“王羲之爱用笔”何以长存千年
——探访“妙笔之乡”河南汝阳刘村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黄金赌城娱乐传统文化符号之一,是重要的谱写历史的工具,也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房四宝”,毛笔居首。制笔业的传承和发展,彰显了黄金赌城娱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河南省项城市,有一个古老村落名为“汝阳刘”村,是闻名遐迩的毛笔制造村。据《项城县志》记载,汝阳刘毛笔由秦朝大将蒙恬所创,后经其随从、汝阳刘先人刘寅传承下来。自此,汝阳刘人便以笔业为生,几乎家家都出笔工,户户会制作毛笔,出现许多制笔世家,代代相传,有名讳可考的制笔匠人至今已传了66代,被称为毛笔文化的“活化石”。
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爱用汝阳刘毛笔,挥洒之间,觉此笔洒脱流畅,婉转自如,书写《黄庭经》后连称“妙笔、妙笔”。汝阳刘毛笔故有“羲之妙笔”之说,汝阳刘村也因此得名“妙笔之乡”。
汝阳刘人从古至今尊奉蒙恬为祖师。“文治毫毛安天下,武修长城定太平”,这是镶嵌在汝阳刘村蒙恬庙大殿门口的朱漆对联。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汝阳刘人为祭奠毛笔祖师秦将蒙恬,凑钱在村东头修建蒙恬庙。民国23年(1934年)重修扩建,并把3月3日(农历传为蒙恬诞辰日)定为庙会,隆重纪念,并作为拜师授徒吉日。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为破除迷信将蒙恬塑像和庙碑砸毁,建立汝阳刘小学。院内独剩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由制笔艺人刘嵩山栽植的倒栽古槐,枝叶繁茂,巍然屹立,象征制笔艺人爱艺精神与寿槐长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汝阳刘”毛笔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紫毫、过冬鼠须等上等原料制作,尖、圆、齐、健,四德俱备,毛笔制作精细,主要工艺流程有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垫毛—切毛—梳毛—修毛—成头等128道工艺。成品要软硬适中。其外饰,尤其是笔杆的装饰上更极为讲究,精工细作,美观大方。
历代文人墨客视“汝阳刘”毛笔为文房上等精品。清末、民国时期,汝阳刘制笔人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在各省开设笔庄,较为著名的有文林堂、天孙斋、太和堂等。
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发展。1950年,汝阳刘村召集4名老艺人成立制笔小组,1955年7月成立毛笔社,从业人员达100人;1958年,孙店公社办起毛笔厂,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了集体和个体毛笔生产;1969年办起了“汝阳刘”大队毛笔厂,从业人员150人,产品畅销广州、西安、新疆、哈尔滨等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汝阳刘”一带的孙店、冯营等村纷纷办起个体、集体或联户的制笔企业,从业人员1450人,年产各种毛笔达1400万支,年产值70万元。
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承人刘好勤,是目前“汝阳刘”毛笔制作传承人的杰出代表。刘好勤16岁开始学习、钻研制笔技艺,迄今已有40余年,汝阳刘毛笔在他的传承创新中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刘好勤制笔有一套独有的绝活:他制的汝阳刘笔,“尖、圆、齐、健”四德兼备。毛头收拢、锋颖尖锐、犹如锥状,运笔可粗可细,笔尖收纵运转,笔毫镜鉴自立,着案起落弹性适度,一书一划经久耐用。
刘好勤2005年成立了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生产专业户”的发展模式,引导毛笔企业在资金、技术和销售上给予农户一定扶持。通过“四统一”,即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在毛笔文化的推广上,汝阳刘毛笔被商务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成为国家礼遇外宾的上等佳品。
目前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支中、高档毛笔,特制“大狼尾”“莲蓬斗”“羲之妙笔”等中、高端产品成为众多书画大师的心仪之物,供不应求,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往事越千年,笔业一村传。毛笔制作选择了汝阳刘,汝阳刘人选择了制笔业。如今,汝阳刘笔业已迈上了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