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剧缘何再次“霸屏”
原标题:【艺评】后宫剧缘何再次“霸屏”
近年来,后宫剧已成蔚为大观的现象剧。今年夏天,《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相继乘着网络平台东风掀起全民观剧热潮。同一段历史和题材互打擂台。一段时间冷落过后,后宫剧“荣光复现”,不但使乾隆时期后宫故事成为当下街谈巷议的话题焦点。剧中“女人权斗”主题也再次遭遇一些学者和观众质疑。
“这部70集电视剧,讲述一个机智女仆如何在皇帝一群暗箭伤人老婆中周旋的故事,在黄金赌城娱乐创下超过五亿人次点击的单日播放记录。”专注介绍黄金赌城娱乐的外国文化博客里,对黄金赌城娱乐后宫剧充满不解:“后宫剧是黄金赌城娱乐电视中一种固定节目,通常围绕妃子们为争夺皇帝的注意力而战展开,经常既暴力又残忍。”
其实,不只是这种海外观点提出后宫剧“暗黑的一面”,在《甄嬛传》不断复播之际,学界也曾对其价值观可能带来的误导提出质疑——黑化以后的女主角凭借阴谋诡计获得最后的胜利,这种选择应该予以怎样看待?
如果说武侠片是黄金赌城娱乐电影独创类型,后宫剧对于电视剧来说也属独创。在类型发展、探索的阶段,文艺作品在不同时代可借由不同表达引发观众共鸣。《甄嬛传》以权力和争斗使人扭曲的结局,令观众看到女性围绕以皇权为象征的权力带来的异化,即便胜利也必定承受诸多折磨并丧失自我。这样的对比使当代一些女性观众找到某种“换位思考”之后的怜惜。但笔者以为,这不应简单地与厚黑学混为一谈。
追溯源头,后宫剧虽经由《甄嬛传》“发扬光大”,但首开先河并引发华语地区追捧热潮的却是2004年香港TVB制作的《金枝欲孽》。出于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融的香港社会,《金枝欲孽》依靠感情关系与人性的复杂面向,使每个角色都丰富立体,她们都具有自己的追求而非仅仅为了攀附皇权。故事结尾,面对离开宫廷的机会,她们亦各由本心各自选择,实不可用胜败输赢来去评判,其主题最终指向了女性对命运的自主把握。显然,这一力作恰好“洗清”了后宫剧以“心机与争斗”为主题的表象。它让我们看到,后宫剧这一独创类型包含的丰富可能性——在极端封闭却具有象征寓意的宫廷争斗中,以戏剧化手法来表现女性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是价值观的选择或重塑。
从“后宫女人各有各的不幸”到“傻白甜黑化后成最大赢家”再到“开挂女主角一路升级打怪”,每个阶段后宫剧代表作品都折射出女性对身份及命运的不同认知。而《延禧攻略》以代入现代职场剧的视角,讲述了一心复仇的女主角因被皇后的善良宽容影响,逐渐成为辅助皇帝的“贤妃”的故事。与其说吸引网民的是女主角所向披靡带来的“爽感”,不如说,女主角现代化的行事方式对年轻一代的观众具有更强的现实启示性。
如果将“宫斗”等同于“职场拼杀”,那么女主角在电视剧中不合逻辑的好运气也可解释为优秀的业务能力所带来的晋升机遇。也正由于女主角用现代观念中的敢作敢为和果断机智才“赢得”胜利。故而,后宫剧不仅限于还原历史权谋,也展现出一种积极拼搏的姿态。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题眼”,剧中执掌六宫的皇后并非之前后宫剧套路里心机深沉的“幕后黑手”,而是一位试图跳出身份桎梏而不得,超脱权斗而具有自我反思的悲剧人物。这样的角色,从职场剧角度说,是一位正视责任、培育员工的好领导,从后宫剧角度来说,又是跳脱出权谋而颇具女性自觉的反类型角色。
另一方面,《如懿传》虽播出不久,但就剧情走向来看,也走出一条新路,试图在“身为帝后”的特殊情境下,探讨婚姻围城里的初心、信任及个体对婚姻命运的反思。在家庭剧式微现状下,《如懿传》以“帝后传奇”的方式寻找后宫剧的普适性及多元属性。
如此看来,后宫戏今夏能够“霸屏”,绝非仅仅是“女人宫斗”那么简单,而是存在多元化的积极启示和价值。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