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济需补好管理课
天气转凉,应一位熟识的友人之邀,再次造访由他打造的生态农庄。在印象中,这家农庄不仅可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一次可入住百余游客。然而,此次踏入这家仍挂着鲜亮招牌的“农家乐”,就发现今不如昔——不仅因农庄旁建起工业园区致使田园风光渐渐消失,而且由于住宿价格大幅上涨致使过夜客寥寥无几,看上去很萧条。
五六年前,友人看中这里背山面水、优美清幽的环境,便投入数十万元在此开发“农家乐”。后来,又花费几十万元翻建老房搞起民宿,一段时间异常红火。谁料,短短几年便风光不再。
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作为关联产业的民宿产业方兴未艾。由于民宿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带动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发挥出消费乘数效应;于是,不少地方纷纷兴办民宿,形成十分壮观的民宿经济,也由此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何有的民宿能持续红火,有的却似昙花一现?从宏观层面看,在广袤乡村,虽然不少地方拥有开办民宿的资源禀赋、市场容量,但在整体规划上,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往往一哄而起出现同质化竞争,最终影响民宿产业的整体声誉和可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看,由于少数经营者存在投机心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仅破坏原来建筑格局盲目追求高档化,而且收费过高服务却不尽如人意,导致客源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关门大吉。所以,开好民宿之门、发展民宿经济,就必须彻底整治和清理这些乱象,在管理上狠下功夫。
在业界人士看来,民宿经济的发展不同于旅馆和酒店业,在统筹规划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摒弃旅馆和酒店业的规模化经营思路和强调统一标准的经营风格,而应该注重丰富民宿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通过差异化经营,大力推进民宿品牌建设。在这方面,民宿经营者就不光在硬件上下功夫,而必须在软件上动脑筋,努力提升民宿开发品质与服务质量。
本市宜兴、锡山等地部分乡村的民宿产业之所以做得比较成功,手段也不外乎“以科学管理出效益”。这些地方采用评比星级民宿、成立行业协会、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不仅有效消灭了民宿有照无证甚至无照无证的灰色地带,而且通过加强行业沟通协调,对辖区民宿建立“约法三章”,促使民宿经营者遵章守纪,不敢随意逾越红线,这才确保发展之势长盛不衰。
因此,引导和推动民宿经济有序发展,光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农家菜肴还不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个性鲜明的经营风格同样至关重要。 (东流)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