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主题、熔铸亮点、打造精品:贵州乡村旅游深耕绿色生态
原标题:确定主题、熔铸亮点、打造精品——
贵州乡村旅游深耕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是贵州最大的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2015年6月,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不仅是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地的殷切希望。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近年来,贵州省在下大力气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项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行业管理有序规范,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新格局。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推进力度
西江千户苗寨、开阳十里画廊、安顺天龙屯堡、贵定音寨、湄潭和凤冈的茶海旅游……在暑期旅游旺季,贵州特色乡村游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贵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腹地,独具特色的气候条件确保了这片土地的生态优势。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贵州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注重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位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已经成为贵州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品牌。
贵州省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出台了《贵州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实施方案》《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其列入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总体规划。
为确保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有序推进,贵州省农委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十三五”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各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特色优势,把生态、绿色、高效理念融入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从市场需求入手,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探索“绿色生态+”特色产业、产业扶贫等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注重把握重点、挖掘亮点、突破难点,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迅速扩大,整体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家、国家级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农业黄金赌城娱乐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家、黄金赌城娱乐美丽田园15家、黄金赌城娱乐美丽休闲乡村14家、凤冈县和湄潭县茶旅一体化被评为黄金赌城娱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
充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源于农业、建在农村、惠及农民。
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深度开发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价值,并使之成为创新发展农业、丰富城乡生活、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是以现代农业展示位基本功能,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致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区。驻足景区广场凭栏远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特色果树品种展示园、精品茶品种与茶文化展示园等汇成一幅精美的昏画,画中还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一排排精致的塑料大棚内,展示着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漫步在田园廊道中,一排排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特色蔬菜、精品水果、香草、裸仁南瓜目不暇接、垂手可摘。
依托优势产业,贵州省加快推进农业园区“接二连三”功能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是建成一批以农业园区为载体的农业主题公园。二是农业园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一批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标准种植基地。三是大力实施省级重点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带动全省农业园区朝着景区化方向发展,推动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贵州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多模式、多载体的发展特点。一方面是多种模式运行,包括“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连片开发模式、产业带动模式、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模式等等;另一方面是多种载体并用,包括以知名产地为载体、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优美环境为载体、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农业科技观光为载体等等。
通过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农家乐、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农业特色小镇等产品形态,大力发展乡村度假、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了一大批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了一大片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我的家乡在凤冈,那是茶叶的故乡,茶出夷州香飘四海,那里是我的天堂……”如今在贵州省凤冈县,这首脍炙人口以茶叶为主旨的《我的家乡在凤冈》的抒情歌曲,早已经老少能唱,耳熟能详,茶香四溢。
近年来,凤冈县紧紧围绕打造“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模定位、“山入城、水入境、绿入心、人入梦”的山水田园宜居城市特色定位,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旅游目的地、黔东北“茶旅一体”休闲度假中心。
举办节庆活动增强影响力。贵州省根据绿色生态特点,结合民俗开展“春节到农家过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农事节庆活动和主题宣传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仅2018年上半年,各地先后组织了踏春赏花、果实采摘、春耕插秧等农事节庆活动,营业收入45亿元。
活动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休闲农业节庆活动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了贵阳“农业嘉年华”、安顺“油菜花观花节”、贵安新区“樱花节”、贵定“金海雪山”文化旅游活动等大型农事节庆活动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
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掘工作。贵州省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十分注重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为载体,以生态为笔墨,以文化为担当,不仅展现出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风味,而且发掘梳理出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地处黔东南大山深处的从江县,保留着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在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农业生产方式。
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品牌,大力发展以从江香禾、从江田鱼、从江香鸭、从江香猪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利用农耕文化、梯田文化、禾晾文化、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食品加工、民俗文化旅游与农业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的动力。
注重基础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旅游是扶贫的翅膀,扶贫是旅游的战场”。贵州将山地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渠道,走出了一条优质旅游、高效旅游、绿色旅游、满意旅游、智慧旅游为支撑的山地全域旅游发展新路。
贵州省各级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一种高效特色农业,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扎牢发展基础,实施稳步推进。
各地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做好科学规划布局,由点到面统筹推进,不搞“一哄而起”。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中,注重改善休闲农业园区的种养条件,打造特色景观,实现园区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好花开在刺梨上,哪朵向阳哪朵红……”这首《好花红》,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村民已经唱了上百年,已成为布依民歌的代表作。每个堂屋都珍藏着布依族的宝贵历史记忆,见证了布依族的纺织、歌舞、酿造、习武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在开发工作中,贵州省注重绿色生态和传统村落保护,保持特色村镇整体风貌,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并重点抓好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此外,近年来,贵州着力改善了一大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停车场、供水设施、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扶持建设了一大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
掘资源创品牌、创新产品兴品牌、出台政策强品牌、加大宣传促品牌,贵州省在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方面下大力、动真功。2017年贵州省本级投入1040万元资金扶持休闲农业精品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贵州省农委已投入近6000多万元资金扶持了一批特色鲜明、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项目,撬动了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开发,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为主、农民参与”投入机制。
贵州通过引进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拓宽了农业功能,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增强城乡之间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