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硬伤令人倒胃口

2018年09月12日 13:18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硬伤,令人倒胃口

  热播的《延禧攻略》收官了。片中几次出现的书法片段中,“槽点”不少。其中有个明显的例子是第16集高贵妃给乾隆进献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结果一翻开,硬伤就出来了——根据剧情,该故事发生于乾隆六年间,彼时乾隆31岁,但此帖刚被他翻开,其本人74岁和75岁时的题跋却赫然纸上。还有一个细节:乾隆打开某帖时,上面竟然有宣统的印章!(9月10日《黄金赌城娱乐文化报》)

  在一部热播的古装戏中,美轮美奂地植入那么多黄金赌城娱乐传统文化元素,且得到那么多观众的追捧,对弘扬传统文化本是一件大好事。只不过,出现乾隆观帖和宣统印之类的“神穿越”,不免有点遗憾。

  同有“神穿越”之嫌的,还有一部电视剧,说的是东晋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王羲之拿的帖子内容竟然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近年来,影视作品出现“关公战秦琼”的桥段还真不少:一部反映西魏时期的电视剧,剧中的书写材料还是竹简,其实纸张早在东汉就已普及;一部古装戏,内侍在殿外高喊“齐威王驾到”,要知道“齐威王”是谥号;一部反映民国初的电视剧,居然将招牌“理髮”上的“髮”字写成“發”……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硬伤,非但令人倒胃口,以讹传讹的话还会“教坏子孙”。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要求编剧、导演、演员等都是文史专家,都能将传统文化内容演绎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但是,就时下影视作品常见的硬伤而言,许多并未超过中学历史的知识范畴,只要剧组多翻翻历史书,认真查证一下,或找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来把把关,就可以大大减少纰漏。粗制滥造,低级错误频仍,只能说明一些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感,对文艺工作缺乏工匠精神。

  昔日,《吕氏春秋》成书后,吕不韦把“稿本”悬挂在首都咸阳市的城门上,宣布若有人能增删一个字者赏给千金。今天,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仍需要这种“一字千金”的工匠精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硬伤令人倒胃口

2018-09-12 13:18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