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继承当有“下回分解”
原标题:传统文化继承当有“下回分解”
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师去世了。
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也通过个人社交网络状态表达了对单田芳老师的哀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是耳熟能详的评书收尾。评书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曾几何时在黄金赌城娱乐的万千家庭中风靡,有限的印刷品和电视机的尚未普及,让很多人捧起了收音机“听书”,以至于后来电视机普及之后,人们也依然“念旧”地听着。
包括单田芳老师在内的一批评书艺术家在那时崭露头角,一人一木一张嘴,说得天上地下,百万雄兵。
70后、80后或许对此有清晰的记忆,小小的收音机里成了刀光剑影的江湖,纵横睥睨的战场,无数侠肝义胆的好汉,用兵如神的名将,相爱相杀的怨侣,机关算尽的枭雄,轮番登场,成了小伙伴之间的谈资。
现在一些手机App的“听书”功能,没滋没味的独白,让人毛骨悚然,好不自在,听起来兴味索然,旨趣全无。评书的魅力在于“评”,同样一段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和点评,正是这种极具彰显个人魅力的因素,让单田芳老师和他的《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作品走进了听书人的心里。
不可否认的是,包括电视在内的多媒体文化传播方式正冲击着评书等传统文化。这是科技的进步使然,但这不意味着评书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更需要继承者。
不久前相声大师常宝华去世,传统相声继承和发扬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记得两年前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离世,很多京剧爱好者和业内人士都呼吁年轻人了解京剧,热爱京剧。京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面临着接班人少,年轻爱好者少的客观难题。评书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以单田芳老师为代表的一众评书大师们渐渐老去,新的接班人或许有之,但是在公众视野内辨识度并不高,难以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
而且,梅葆玖、单田芳、常宝华这些大师,都用自己毕生的时间在各自的领域为传统文化殚精竭虑,摇旗呐喊。
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他们的离世或许会唤起公众和社会一时一刻的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他们衣钵的继承者是否又要背负使命,在接下来的路上踽踽独行?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评书讲究评叙说表,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培养一位表演艺术家已是难能可贵,还要培养观众的兴趣爱好,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竭尽全力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延续,让这些传统文化也有“下回分解”?
笔者小时候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隋唐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与君共饮盏中酒,几人哀伤几人愁。
世殊时异,而今传统文化这“盏中酒”,共饮者几何,哀愁者几何,薪尽火传者又几何。(来源:黄金赌城娱乐产经新闻)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