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与课程:把好研学旅行的品质关
原标题:师资与课程:把好研学旅行的品质关
积极推进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深入领会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健康持续推进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事业,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金赌城娱乐梦的重要举措。
研学旅行是一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校外实践教育,具有鲜明的主题性、活动性、体验性、隐喻性和生活性等教育特征。作为一种全新的校外教育形式,师资水平和课程品质是评价研学旅行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为此,必须在师资培养和课程开发上下大力气,真抓实干,才能确保研学旅行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省,安徽省的研学旅行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研学旅行的师资培养和课程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安徽经验。
高质量的研学旅行必须有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
研学旅行是一项具身学习,不仅关乎头脑,更关乎机体、心理和思想。研学旅行是整合融通式教育,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产生对价值的体验、体悟,直至体认。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围绕教育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开展富有成效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活动带领、分享引导和价值澄清等教研工作。研学旅行中,“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学以致用、生活即教育”等教育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在当前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行程替代课程的现象。
有的导游或讲解员的讲解和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亲身示范都精彩绝伦,但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模仿得粗浅生涩,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尽如人意,将研究性学习带向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主义;有的无辅导教师引导的自由活动和形式上的参与,让学生在自由松散的群体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更无法考量其教育的价值,仅仅达到满足学生外出旅游愉悦的目的;有的学校教师在研学旅行中过度介入,又会让学生困顿在说教式的课程里,氛围低沉,兴趣低迷,使生动鲜活的研学旅行课变成了行走式填鸭灌输课。这些实际现象的出现,都是没有充分体认和领悟研学旅行本质所造成的误解和功利性思想带来的结果。
研学旅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于经过精心设计的行为、角色、情景、环境等载体之中,在特定时空和规则的维度上,通过活动共同体的主体性和主题式呈现,让载体“说话”,形成体验共同体;结合学生个体经验获得独特的本体性反思;针对关乎自我的当下生活热点和关注未来的分享,相互借鉴和形成学习共同体。带领者与体验者融通,引导者与分享者共情,形成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行、寓教于理的成长共同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要形成学校教师、景区导游、馆所讲解员、文化传承人、同学同伴等的多元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运用体验教育方法论实施富有成效的生活教育。
安徽省在研学旅行从业人员培养的探索中,尝试打通了校内与校外、教育者与非教育者之间的壁垒,开展了导游(讲解员)转导师(研学辅导教师)的培养和研学旅行从业人员融合培养的项目,已经为众多旅游企业、景区、博物馆、农业综合体、美丽乡村、工矿企业和学校等单位培养了一批研学辅导从业人员,统一了思想和理论认识,打通角色壁垒,形成了教育共同体,为学生的研学旅行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高品质的研学旅行必须有主题鲜明的特色课程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旅游,也不同于冬夏令营和游学,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制定的具有完整体系和多方联动的中小学生校外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课程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载体。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学校内的学科教学课程,是活动式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强调切身体验和融通多元经验的体验教育。研学旅行具有互动性、综合性、教育性、隐喻性、生活性、快乐性、健康性、体验性等特征,因此其课程是复杂多样的。课程开发中要遵循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全面参与的基本原则。实践中,安徽省形成了以学校、基地(营地)、旅游企业等机构抽调专门人员共同组建课程开发组,形成资源合力,“以谁教学谁设计课程”为基本思想,确立教学研究整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教育思维,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的研究教学思想,以“皖约”为总体思想,面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针对性地开发了皖南徽文化主题、皖北道源问道主题、皖中科教主题、皖西红色主题、皖东创新发展主题等地域特色课程,初步形成了安徽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对教育目标、教育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活动互动等环节的整体化设计。针对研学旅行特点,其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包括:主题设定——调查分析形成教育目标;主题释义——寻找依据形成教育思路;思路设计——发现关联形成课程结构;活动选择——对接体验形成教学体系;行程编排——整合要素形成教学大纲;教案编写——规范教学形成教育过程。
在具体的研学旅行课程中,还要深入把握问题导向法、情境导入法、体验带领法、分享引导法和价值澄清法等方法系统,让课程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体验形成整体,做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技能素养、道德素养、习惯素养高度统一,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薛保红,博士,副教授,安徽工程大学体验产业学院执行院长、体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