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戏剧市场观察:场馆和作品短板待补
近日,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大麦网承办的首届天府戏剧节论坛在成都举行,双方在论坛上联合发布的《成都戏剧演出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成都戏剧市场发展迅速,2018年较上一年增速达74%,票房收入超5600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全国排名第四。尽管如此,现场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成都戏剧市场发展不理想,原因何在?
场馆不足
阻碍戏剧市场升级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的黄金赌城娱乐活力场馆20强榜单中,西南地区唯有重庆大剧院上榜。这让2014年就落地成都的开心麻花成都分公司总经理李燕十分汗颜,据她透露,因为缺乏高端场馆,很多优秀剧目无法引进成都,仅今年,《芝加哥》《猫》《保镖》等国际知名剧目都是因为场馆档期问题未能到成都演出。
据记者了解,目前成都演出市场的高端场馆奇缺,一些非标准场馆只能满足简单的儿童项目、小型话剧、音乐会等演出。“这对本地的文化消费市场发展来说,非常遗憾。”李燕认为,因为缺乏适合的场馆载体,成都观众少了很多接触更高级、更多元的戏剧文化的机会,也阻碍了本土演出运营机构、戏剧制作公司和国际一流戏剧团队的学习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都戏剧市场的发展。
当下城市的剧场不仅仅是一个培养观众的演出场所,也渐渐成为亲子沟通、社交互动的文化消费阵地。为此,成都市政府也在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据四川省锦城艺术宫总经理刘传介绍,新建的成都城市音乐厅、四川大剧院明年将投入使用,届时成都将拥有5个大剧场接纳高端演出。
重视源头
扶持不应只有惠民补贴
“因为我在场馆事业部,也做票务系统,最近有个发现:惠民补贴需求特别多。”大麦网场馆事业部总监胡乐天认为,惠民补贴作为地方政府扶持戏剧市场的主要措施,虽然见效快,却容易忽视行业的基础建设。
数据统计,近年来,成都市政府惠民补贴力度空前,比如,由成都市文广新局创办的2017“荟萃蓉城”精品剧目展演季实行直补票价,近70部优秀剧目的票价最高补贴80%;“文创成都”APP在2018新春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投入400万元的积分补贴;投入490余万元启动的“天府戏剧节”惠民项目,市民可享受票价两折(每张票最高减80元)的补贴……
“补贴不一定都得用在观众端,也可以往生产端倾斜,以保证行业源头的供给。”胡乐天说,国外成熟的戏剧市场对观众端的补贴并不多,政府更多把精力用于扶持公益性或非营利性机构,培养人才和内容。“政府只要保证行业拥有创作表演能力的人才以及落地场馆的支撑力度,就足够了,而售票端、销售端、观众端,交给市场就好。”
“要及时发现好演员和好编剧,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支持,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潜心创作。”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电视剧《伪装者》编剧张勇表示,“有了前面的保障,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观众自己买票走进剧场。”
缺乏代表本土市场的
现象级原创作品
《报告》显示,2018年成都地区话剧和音乐剧演出只有682场,票房收入却超2900万元。其中,明星版话剧、开心麻花系列、孟京辉经典作品等优质剧目,加速了成都话剧票房的增长;成都戏剧演出50%的场次由本地院团创作,较2017年同期提升了12%,川话版《茶馆》、话剧《苏东坡》、电音荒诞喜剧《欲望街角》、舞剧《长风啸》等本土明星剧目,备受观众喜爱。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成都仍缺乏能代表本土市场的现象级原创戏剧作品。调查也表明,仅成都市区,戏剧市场还有8000万元的票房空间,这是成都本土院团的发展机遇所在,也在提升剧目品质、完善营销手段、建立演出院线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据刘传介绍,为整合四川省演艺资源,下一步,将以四川大剧院为龙头,组建四川省剧场院线,制定院线五年发展规划,引入风险投资,打造IP“三部曲”,逐步建立统一的宣传营销平台和票务网络,和各成员单位之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李燕也希望,未来成都的剧场运营方不要抱着“房东租赁”的思维,而要更积极地参与到戏剧制作、管理运营中,携手推出优秀的“四川作品”,走向全国。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