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越来越多优秀历史建筑开放 服务短板如何补上

2018年12月13日 09:09    来源:解放日报    周楠

  目前,上海共有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覆盖16个区。按照市里要求,优秀历史建筑正每年逐步开放参观,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已开放130多处。今年底,上海391处优秀历史建筑、31处文保单位中涉及名人的建筑、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将完成二维码设置,运用音频、文字、AR产品等形式,让市民游客“深度阅读”。

  近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草案)》正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树立“整体保护”“活化利用”的理念,强化突出所有人和使用人的保护责任。记者针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开放做了一次体验式调查,有喜有忧。喜的是越来越多历史建筑可供进入参观,满足部分参观者需求。忧的是,不少历史建筑开放后,存在预约难、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与市民和游客的参观体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哪些历史建筑开放?

  目前较难找到完整权威信息

  为了弄清有哪些优秀历史建筑真正开放,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较难找到完整权威信息,倒是有一篇微信公众号上发的《上海免费开放的历史建筑大全,值得收藏》流传甚广。

  在这篇帖子中,列出“魔都31个免费开放历史建筑”,包括荣宅、马勒别墅、董家渡天主堂、邬达克纪念馆等具体地址、电话和开放时间。记者探访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均可参观,或需预约或可免费进入。

  不过,在马勒别墅门口,记者吃了闭门羹。门口一块牌子用中英文醒目地写着温馨提示:“本酒店非旅游景点,谢绝游客参观。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门口保安说:“现在这里是饭店,除住店和用餐可以进入,参观者不可入内。”随后,他也无奈地表示:“很多游客都是在网上看到免费开放慕名而来的。但这其实并不是官方公布的。”在马勒别墅门口,记者发现在传统的建筑介绍下面,多了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是马勒别墅的配乐介绍及相关故事等。

  董家渡天主堂,是上海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目前处于大修期间。记者拨打相关电话了解到,董家渡天主堂从两年前开始修缮,预计还需两年才能完成修缮。完成之后会重新对公众开放。

  通过设置二维码,让更多无法进入的历史建筑可“深度阅读”是全市目前主推的方向。去年6月,在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委托下,“行走上海”APP发布。记者查询发现,可以按照热门、类型、区域等方式,查询到目前上海几乎所有的优秀历史建筑。点开这些建筑图片,可查询到建筑的地址和介绍,但却无法了解其是否开放以及如何预约等信息。

  不少市民游客表示,通过网络或扫码等方式了解历史建筑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还有不少老建筑的忠实粉丝,希望能真正走进其内部参观。因此,究竟有哪些历史建筑是真正开放的,希望相关部门能通过正规渠道告知大家。

  参观面临哪些障碍?

  每月预约名额基本被“秒杀”

  今年6月4日起,市民可通过网上预约等方式,对外滩沿线的7座经典历史建筑免费参观,且有免费导览服务。今年8月,黄浦区旅游局又推动第八栋建筑“外滩14号·上海市总工会”大楼对外开放。消息一出,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每月预约名额一出来就被“秒杀”。

  11月14日,记者打开“黄浦最上海”微信公众号在线预约,发现和平饭店、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上海电信博物馆等经典历史建筑的当月参观名额全部爆满,12月名额尚未放出。唯有上海市总工会一楼劳模展厅,在11月剩余的参观日期里每天还空余20—30人的名额。11月28日,记者再次尝试预约,发现和平饭店、上海浦发银行、外滩22号等热门场馆12月也全部爆满。

  经典历史建筑如今均在使用中,且承受能力有限,无法放出那么多名额也在情理之中。为此,黄浦区旅游局在免费参观的基础上,探索引入市场化方式,不久前推动和平饭店、外滩源壹号、外滩22号等三家单位整合内部餐饮企业,推出休闲体验式“阅读”产品。

  这一休闲体验式“阅读”产品,包括下午茶、餐饮等服务,建筑参观导览等服务,市民与游客在用餐之外,还可更加深度地参观老建筑、聆听讲解。整个过程需收取下午茶或餐饮费用。比如,在外滩22号内的奈恩法式餐厅享受价格500多元的双人下午茶后再进行9个景点的参观,“体验版”在时间安排上比较宽松。

  徐家汇观象台,曾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现为上海气象博物馆,也遇到无法满足公众参观需求的问题。按照预约说明,记者关注“上海气象博物馆”公众号后,点击服务中心的参观预约就能在线预约参观。今年8月,记者试着在手机上预约,发现当时已无可选预约时间,显示短期内预约已满。11月20日,记者再次试着预约,发现还是无可选时间,系统显示“代表该场次预约人数已满”。记者11月29日预约时,显示12月1日有时段可参观。该公众号上所做的“上海气象博物馆”概述、导览也比较详尽。点击每一个展厅图片,还呈现出360度全景模式,可弥补一些无法去现场参观的遗憾。

  民居如何创新开放?

  创造条件弥补无法探访遗憾

  位于南京西路商圈的查公馆,原为邱氏住宅,2018年被重新命名为查公馆对外开放。重新修缮过的老房子,在时尚的兴业太古汇边上,将现代和历史有机融为一体。

  今年5月,其首次限时开放仅一个半月。在大家呼吁下,查公馆于7月10日再次对外开放至7月31日。不过近日又在装修无法对外开放。记者发现其大门紧闭,门口多了围栏,凑近透过窗户看到里面正在装修。询问工作人员,说“估计明年会开放一段时间”。

  德莱蒙德神父旧居,现为光明食品集团总部的办公地和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平时不开放。为响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曾经开放,吸引很多建筑迷排队参观。

  还有不少名人旧居现为民居,门口挂的牌子上有二维码,可扫码了解历史。记者扫码发现,介绍普遍比较详尽。

  不过,由于是居民住宅,不少无法走进去,即便走进去也看不到旧居痕迹。不少居民对名人旧居历史知之甚少。“毕竟我们还住在里面,游客进来也不方便。感兴趣的人在门口看看,扫二维码了解一下也挺好的。”一位居民说。

  专家表示,沪上名人故居保护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一些名人故居不宜对外开放,或者空间很小,这个难题如何突破?热心粉丝拜访名人故居,如何不扰民?”

  其中,常德公寓(张爱玲故居)的修缮复原已届十年,被业界认为是近年来上海历史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修缮保护的成功案例。2008年,这座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复原。除外墙的颜色,楼内陈设也恢复成老样子,其钢窗、阳台、灯罩全部恢复至70年前的模样。修缮复原工程还对底楼原有商户进行搬迁,代之以实体书店“千彩书坊”。书店创始之初就引入当年鲜有的“书+咖啡”的运营模式。

  张爱玲曾在常德公寓居住过的两间房现在都有人居住,整个公寓其他房间也有住户。为了避免给楼里居民生活带来困扰,常德公寓尚未对外开放。可以说,楼下书坊弥补了参观者无法探访旧居的遗憾,也打消他们“执意入内”的想法,在常德公寓至少还有一个可以怀念张爱玲的地方。

  讲解“差口气”怎么办?

  招募有志于此的志愿者讲解

  颇受公众关注的荣宅今年开放后,关注“Prada普拉达”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上预约参观。

  3月23日至5月27日,“罗马1950-1965”艺术展在荣宅举办,吸引无数参观者。今年9月间,记者探访荣宅,大门紧锁。门口保安说:“关注公众号等消息吧。”

  11月初,“Prada普拉达”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即刻预约Prada荣宅刘野个展‘寓言叙事’”,展期从11月10日至明年1月20日。记者11月20日成功预约第二天的展览,在线支付门票60元。遗憾的是,350元的导览均显示约满。

  记者当天参观时,一进门就有服务人员发放展览介绍手册。问及有无导览时,服务人员回答“今天没有导览服务”。进入展厅,记者发现,每一个展厅里都站着一位服务人员,总共20余位,他们一般不说话,按要求也不能帮参观者拍照,只是不时提醒参观者要与画作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关于荣宅的更多信息,参观者一般都通过每个房间的铭牌和二维码了解。

  近日,记者又探访了很多建筑迷热衷的邬达克纪念馆。在纪念馆入口处,可以看到大幅的邬达克及其故居介绍、他所设计的各类经典建筑介绍。纪念馆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自2013年元月8日对外开馆以来,已累计免费接待参观者逾50万人次。通过各类中外文化艺术、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推动沪上‘邬达克热’文化现象。今年是邬达克抵沪100周年,诞辰125周年。从12月8日至12月23日期间,邬达克纪念馆全天对市民免费开放,同时开放旧居一至三楼。”

  一进去,记者询问有没有讲解,3位阿姨说她们就是志愿者。“如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但如果需要讲解,要提前预约。我们提供的讲解服务只面向团队,不面向个人,是收费的。”随后,一位阿姨递给记者一本关于建筑的老相册,“你感兴趣可以翻翻这个,很多都是邬达克当年自己拍的照片。”

  一位文史专家说,在查公馆此前开放的讲解中,讲解员着重围绕查济民的史料做介绍,但该处曾作为邱公馆和民立中学(殷夫母校),以及抗战前后关押过抗日志士,抗战胜利后当过美军俱乐部等历史都被忽略了。如果进一步细问,讲解员也不了解。

  对此,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万勇建议,给予开放历史保护建筑的使用人一定鼓励。比如,使用历史保护建筑的企业单位可向公众开放一两个点作为展览展示空间,允许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展示,或对历史建筑给予企业冠名权等。对个人使用者也可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他们当好志愿者,保护好开放好历史建筑。加大宣传,招募更多有志于此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到历史建筑的讲解服务中来。

  如何提升参观体验?

  制定历史建筑开放验收制度

  黄金赌城娱乐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旧址,是上海唯一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周恩来纪念地。无需预约,到达后需在入口处按指纹领票。每个展厅都有一名安保人员。假期还会有中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记者探访发现,每天都会有不少游客来参观,秩序井然。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设的景林堂(景灵堂)目前也对外开放。负责接待的都是志愿者,待人热情,会主动领人入座,对于参观者服装礼仪问题也会及时指出,如有需要可以带人介绍。记者参观当天,突然临时停电,空调与多媒体不能使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处理,全程井然有序,最终参观按计划完成。

  对于目前开放体验参差不齐的情况,上海文化研究者胡伟立建议,可制定优秀历史建筑开放的验收制度,如挖掘和整理历史建筑相关文史资料的操作规范、开放服务的条款等,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充分发挥每幢优秀历史建筑的宣教作用。万勇也表示,如今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深度游的只是少部分人,没有那么大需求量。但随着时代进步,这种需求量会渐渐变大,可通过循序渐进征而不拆,将来让更多优秀历史建筑承担起文化展示的博物馆功能。

  此外,优秀历史建筑中商业功能与文化展示功能如何平衡,也为人关注。目前,上海不少历史建筑成公益性场所,如宝庆路3号、邬达克纪念馆等都较受欢迎。历史建筑+商业开发的方式是否值得推广?不少专家认为,历史建筑的功能转型不必局限于单一业态,要进一步“打开思路”,历史建筑不可能全部做文化设施,应该结合发展趋势,引入各类业态。不过,保护基础上的商业再开发虽然值得借鉴推广,也要谨防对历史遗产的“过度消费”,可探索注入更有价值的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越来越多优秀历史建筑开放 服务短板如何补上

2018-12-13 09:09 来源:解放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