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 北京大运河沿线51项遗产待保护
专家提醒 北京大运河沿线51项遗产待保护
目前,北京市政府整体搬迁到城市副中心通州已拉开序幕。预计到今年3月底,将有第一期四大班子近4万人入驻通州新城区。未来还有近40万人搬迁至此。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北端,将俨然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 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文化遗产点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知。比如,这条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吗?北京域内的大运河文化带有哪些遗产点有待保护和挖掘?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哪些……《北京志》副主编、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谭烈飞经过研究梳理,总结出了与北京大运河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大运河不等于京杭大运河
谭烈飞指出,通常说的京杭大运河和“申遗”成功的黄金赌城娱乐大运河并不能画等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不仅包括“京杭大运河”,还包括“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其长度确定为1011公里,明显较通常认知的京杭大运河长度1790余公里短了不少,这主要是受到遗产点确认的限制。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南端,并不是杭州,而是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是相通的。
那么,在北京的运河都是世界遗产大运河的遗产点段吗?并不尽然。“就北京的运河而言,有的在文献中有记录,有的因地理环境的变迁或者消失或者融入了不同的河流中。比如,在金代为解决通往中都的漕运,修治了金漕渠,开凿了金口河。从如今石景山北麓的‘金口’引永定河水过中都北城壕,再向东,由通州城北入潞水,也就是今天的北运河,结果因地势高峻而失败,官方又把‘金口’堵塞了。”另外,根据《金史》记载,一位名叫韩玉的官吏曾主持开挖通州潞水漕渠,因而晋升两级。“通州潞水漕渠就是通惠河之前的旧漕河,不过此后由于各种原因河道荒废。”
谭烈飞梳理史料发现,在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前,大量开挖运河的尝试奠定了大运河北京段的基础,却大都没有算作世界遗产大运河的范围内,即便是现在还有河道,能够寻觅到运河的踪迹,也没有列在世界遗产范围之内。
大运河“北起点”的变迁
说到大运河的北段起点,大家通常认为那是北京的“东大门”——通州。谭烈飞告诉记者,就大运河的北起点问题,学者们认定是不一致的。“其实,大运河北起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制于水源、城市变迁等因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比如,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曾到过蓟城南门。根据记载,隋大业四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这里所记述的涿郡,就是今天的北京。而具体是到了涿郡的哪里,有学者根据当时河流走向考证,认为是到蓟城东南。“按蓟城周围水道看,很可能利用了洗马沟水。洗马沟即今莲花池河,漕船应该可以到达蓟城南门。”
到了元代,大运河有了新的北起点——积水潭。谭烈飞介绍,元代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及地形的详细勘察,设计导引昌平白浮泉水西行,从上游绕过沙河、清河谷地,循西山麓转而东南,汇集沿途泉流,聚入瓮山泊,也就是今天的昆明湖;再从瓮山泊扩浚长河、高梁河至和义门水关入大都城,汇入积水潭,积水潭成为沿运河而上的漕船终点。
明代大通桥成为京杭运河的终点。“明宣德七年,对京城进行改造,将通惠河圈到皇城内,漕船再也无法进入到积水潭,结束了积水潭运河码头的使命。正统三年东便门外大通桥建成,通惠河漕船不再入城后,这里便成为运河的终点码头。”
大运河文化带遗产点亟待挖掘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首先要精心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而大运河北京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点的河道有三段:西城区境内通惠河北京旧城段——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东城区境内通惠河北京旧城段——玉河故道,西起万宁桥东至东不压桥,长约0.5公里;通州区境内通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闸,长约5公里。此外还有遗产点两个:西城区境内澄清上闸(万宁桥),东城区境内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而除此之外,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市域范围内留存的大量运河遗产亟待梳理。谭烈飞指出,应重点关注已经认定的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水利工程遗产及其他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谭烈飞认为,应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将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今北运河)作为保护主线,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