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域旅游未来可期
自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全域旅游的理念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尤其是其中明确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任务和措施,更引人瞩目。
文化和旅游本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块内容。整合二者不只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更是文旅观念的创造与革新。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域旅游工作将随着文化和旅游体制性障碍的打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些可喜的进步都昭示着一个问题:全域旅游需要文化和旅游两方面的合作,也需要从中获得更多有质量、有影响力的文旅成果。在过去,文化和旅游往往是各管一摊,但其面对的对象本身就具备杂糅性和综合性,孤立地处理一方面问题并不利于文旅事业的发展。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是对全域旅游理念的基本体现。譬如,游客来到风光秀丽的自然保护区畅游,如果不了解其中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旅游体验势必大打折扣。而如果能有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或者购买一些文创产品,则会给旅游体验增添更多美好回忆。
当然,全域旅游是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统筹工作。譬如,一个城市想主打自己的旅游名片,不妨把一些知名景区联动起来,从媒体宣传、教育文化、旅游服务等多领域展开工作。有些旅游点分布较散,但如果能用全域旅游的观念联合起来,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杭州西湖景区就是全域旅游的典型代表,西湖没有围墙,被市区包围,而游客不需要绕太远,就能欣赏湖光山色,还能在浙江省博物馆看看文物。再如济南市区有三大知名景点,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三者之间距离不算短但也不算长,若能打造老济南的全域旅游景区,或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例子让我们对全域旅游的理解更深刻。像澳门老城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全域旅游区域。漫步在澳门老城区的街头,不论是参观大三巴牌坊,还是游览澳门博物馆,都是对澳门历史文化的一种欣赏,这跟全域旅游的设置相关。因此,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按照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主打特色旅游产品,将文化和旅游融合起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创造文旅事业的更多成果。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