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乡村文化公园”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记者在洛宁县故县镇窑瓦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却看到一幅“热气腾腾”的画面:穿红着绿的村民在广场上排练歌舞,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图书室忙着“充电”。
“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既富脑袋,又富口袋,俺可没少沾光啊!”提起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董发超感受颇深。
55岁的董发超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五口人,守着一亩多薄田过日子,还欠有外债。“现在,俺家的日子可与以前大不同了。”1月26日,董发超对记者说。
董发超的生活发生“巨变”,得益于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中心有文化科技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还有致富技术电教室。”董发超说,“大伙儿有空就去那里坐坐,看看书、聊聊天,管那里叫‘乡村文化公园’。”聊天也不是漫无目的地闲聊,多是和在中心接触到的新事物相关。政策、文化、科技的输入,让村民们眼界大开,心思也活络起来,大家时常聚在一块,商讨致富之路。
窑瓦村毗邻故县西子湖,依山傍水,草木丰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一次,董发超听到一位陕州游客说起他们那里的地坑窑院,也想利用自家的窑洞办个窑洞宾馆。
“俺在村文化科技培训室了解到县里有政策,到户增收扶贫项目有资金,就通过村‘两委’申报了项目。”董发超说。2017年6月,他的窑洞宾馆开业,当年就脱了贫,还在窑洞旁边盖了四间瓦房。
“今年元旦期间,收入5600多元!”董发超兴奋地说,人太多,窑洞里住不下,他只好将自家住的屋子腾出来两间安置游客。
洛宁地处豫西深山区,70%的人口生活在大山的“褶皱”里。故县镇位于该县西部,距县城76公里。窑瓦村又距镇政府25公里,更是“窝”在大山深处。以前,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627口人,人均耕地不足4分。164户人家,一半以上是贫困户。
“中心建成以前,村里人闲着没事,经常是‘两家儿吵架,全村儿观阵’。如今,大家都可忙,村里找不到一个闲人。”窑瓦村支部书记贾治周说,“全村现有农家乐60家,劳务输出230余人,人均年收入从原来不足2000元一下子跃升到如今的5700余元,83户贫困户有75户都脱了贫。”
据了解,从2017年起,洛宁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900万元,对全县18个乡(镇)384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实施新建、扩建和提升工程,率先在洛阳市实现县、乡、村三级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
“一座座藏在深山的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让村民打开了致富思路,找到了致富门路,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洛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张正学介绍说。
为办好“乡村文化公园”,该县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每月为乡村文艺骨干发“工资”,并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文化惠民活动。目前,该县已培养发展农村文化骨干118人,成立农村文艺小分队320个,在基层演出140余场,免费放映数字电影1200余场,乡村文艺队演出3000余场,让群众在家门口过足了“文化瘾”。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