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丑泰斗张春华病逝
记者从国家京剧院获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武丑泰斗张春华,3月5日凌晨6点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春华,原名张士明,曾用艺名张椿华。原籍河北武清,1924年12月生于天津。幼年拜师郭少安,从韩富信练功,后入天津稽古社子弟班坐科。初学武生,得武生名宿尚和玉指点,改习武丑兼文丑。从丁秉春、娄廷玉、王斌珍、李兰亭学戏。坐科六年期间,所学所演剧目有武丑戏《时迁偷鸡》、《时迁盗甲》、《三岔口》、《打瓜园》;开口跳戏《九龙杯》、《连环套》、《大溪皇庄》、《蒋平闹舟》;文丑戏《小磨房》、《打花鼓》、《小放牛》;婆子戏《普球山》、《铁弓缘》、《天河配》;武生戏《林冲夜奔》、《童林出世》、《江南剑侠传》;猴儿戏《水帘洞》、《安天会》;武丑俊扮戏《酒丐》、《白泰官》等。1941年,还演过根据美国影片改编的外国题材戏《侠盗罗宾汉》中的主角罗宾汉。这些戏中,技艺上有文有武,有昆有乱,人物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京剧舞台上所少见的洋人武士形象。出科前,他已经成为一个文武昆乱兼能,技艺功底全面的武丑上选人材。出科不久,在一次与名家合作的演出中,替代了叶盛章临时因病不克扮演的几个角色后,名声渐起,膺“小叶盛章”之美誉。1943年,他被叶盛章收作入室弟子,得以继续深造。因艺名不宜与太老师叶春善同用“春”字,乃改名张椿华,随师进京,插入富连成社“元”字班实习演出。在叶师精心、严格的亲传下,随学随演,艺事大进,成为叶派武丑艺术的最佳传人。
1944年秋,他与贺玉钦等在上海天蟾舞台挑梁演出,次年与张云溪合作共组“云华社”,双挂头牌,同台献艺于平、津、沪、汉各地,驰誉大江南北。1946年底,自汉口乘航班飞赴上海,不料飞机失事,同机40余人罹难,仅有三人脱险,他为其中之一,大难犹生。
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伊始,1949年冬,张春华应田汉之召,与张云溪等率先参加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排演了《三打祝家庄》,成功首创了剧中梁山英雄乐和的人物形象。后转为黄金赌城娱乐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除经常上演传统戏外,还在《江汉渔歌》、《新大名府》、《兵符记》、《猎虎记》等新剧中担任了重要角色。1951年随黄金赌城娱乐青年艺术团赴苏联及东欧各国作访问演出,他与张云溪主演的新本《三岔口》等剧,在德国柏林参加了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荣获最高奖,以其精湛的剧艺水平、崭新的艺术风貌,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盛赞。
1955年,张春华到黄金赌城娱乐京剧院任二团主要演员。多年来,随团遍访亚、欧、拉美的几十个国家和港澳地区,他主演的《三岔口》、《闹龙宫》、《秋江》、《小放牛》各剧,每到一地,无不受到热烈欢迎,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黄金赌城娱乐京剧院的40多年间,他主演的传统戏还有《三盗九龙杯》、《五鼠闹东京》、《大破铜网阵》、全部《雁翎甲》、《盗银壶》、《酒丐》、《十八罗汉斗悟空》、《打瓜园》、《巴骆和》、《五人义》、《连环套》、《打渔杀家》、《拦马过关》、《水擒花蝴蝶》等;新编剧还有:《金田风雷》、《凤凰二乔》、《摘星楼》、《三盗令》、《高亮赶水》、《神海蜊》、《红灯照》、《草莽劫》和现代戏《白云红旗》、《英雄炮兵》、《春到喀隆湾》、《千万不要忘记》、《节振国》等,以及外国题材戏《三座山》、《南方来信》、《插蒺藜》等;1957年,在中法合作拍摄的彩色影片《风筝》中扮演了孙悟空。
张春华功底坚实,技艺全面,翻跃武打,无不精能。武丑的把子功、矮子功、大鼎功、纣棍功、以至于扫堂旋子、跳铁门坎、高台翻下、大小筋斗,皆见功力,做到轻、稳、脆、帅,干净利落,迅捷灵敏。他的白口和表情也同样精彩。嗓音响堂圆润,而且富有厚度,能以朴厚坚实的音调念出叶派武丑念白所独具的脆、紧、诙谐而有口锋的特色,韵味亦庄亦谐,层次有起有伏。表演中的眼神、手势,处处有交代,步法举止,尺寸见分明。各功技艺都能恰切准确地为刻画人物、塑造各类不同的艺术形象所用,做到“戏不离技,技不离戏”。在武打设计方面亦有建树。他的舞台艺术成就卓著,被誉为‘当代武丑泰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春华除偶作示范演出或出访讲学外,以主要精力投入课徒授艺,为弘扬和传授武丑艺术,培养青年演员,贡献卓著。2015年,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张春华又收了三位青年武戏演员为徒,令人敬佩感动。
京剧艺术家谭元寿曾这样评价张春华:“师兄不仅戏演得好,教学也很有门道,一遍遍示范,有时嗓子都喊哑了。学张老师的艺术如果只学武功,其实才学了老师的一半,必须还得喊嗓子甚至吊嗓子,才能守住国家京剧院的这块武戏阵地。”而张春华当时曾这样说,“我原来在舞台上是表演京剧艺术,我以后活着是为了传承京剧艺术”。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