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一批新的城市文化核心区
“工作日早上9点或者周末早上7点30分,福田区图书馆就已经排起长队,开馆后位置都靠抢。”正在备考注册会计师的广东省深圳市市民赵女士常为在图书馆抢不到座位而发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深圳基层文体设施网络尚不健全、市民身边的文体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的情况。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正以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为目标,掀起第三次重大文体设施建设高潮。针对当前文体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深圳提出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以及31个市级重点文化设施、51个区级重点文化设施,打造一批具有城市气质的地标性建筑。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曾有过两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了深圳博物馆、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剧院、深圳体育中心等一批大型文体设施;第二次是2000年以来,集中建设了深圳博物馆新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新馆、大运体育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等一批文体设施。目前,深圳市拥有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文化设施约50个,拥有3000个座位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21个。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与国内外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深圳文体设施在数量、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体设施。另一方面,深圳现有文体设施类型和建设标准较为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全市仅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重点美术馆各1家,与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市级重大文体设施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内的中心城区,各区之间文体设施建设布局尚不均衡。
“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较低层次的需求,转化为多元的、较高质量的需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重大文体设施。”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张合运说,深圳市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高潮将对标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国际城市,在深圳前海新城市中心、后海深圳湾片区、福田中心区、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片区、深圳北站片区、大运中心区等区域打造一批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目前,已列入项目库的各个层面的重大文化设施达112项。
据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以及市和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文体设施项目都是公益项目,除了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以外,也会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引入专业团队参与公共文体设施的运营和管理。
按照规划,深圳未来3年将重点推进“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的提升改造。深圳第二图书馆、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文学艺术中心、深圳体育馆改造提升等工程优先在未来3年内加快推进。其他项目结合实际,分批分期落实规划、细化方案,争取项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建好一个用好一个,让重大文化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和效应。
目前,深圳市重大文体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其中作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已于2018年11月8日对外开放。
从城市功能来看,深圳是“设计之都”,科技创新是深圳的突出特色。张合运说,为重点彰显创新创意、科技、设计方面的城市特色,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圳将建设创意设计馆、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科学技术馆等具有深圳城市特色的文体设施;同时,深圳还将建设海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进一步凸显深圳海滨城市的特点。
同时,考虑到深圳原特区内外文体设施建设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以深圳青少年中心、深圳第二图书馆等为代表的一批市级重大文体设施,将结合新一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在全市统筹规划布局。各区也将集中打造区级重大文体设施,规划主要体现布局均衡原则,选址注重方便市民。
此外,深圳市第三次文体设施建设规划还按照“都市风情、文化内涵、产业特色、市场需求”的要求,选择了文化内涵丰富、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基础较好、具备提升改造条件的10个特色文化街区统筹规划提升改造,其中6个位于原特区外,4个位于原特区内,体现了原特区内外均衡发展的原则。未来,深圳还将对“十大特色文化街区”进行统一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新的城市文化景点和相互呼应的城市文化群落。( 黄静仪 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