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家传手艺成脱贫技能
3月28日,大山深处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郭仁多村,迎来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村民日毛吉比平时忙了很多。春暖花开,干完了手头的农活,她稍微休息后又做起了针线活——一条辫套在她的手里一点点完成,黑色打底、红线穿梭,装饰性极强。辫套可是藏族妇女盛装时必不可少的装饰物。
“省里的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没完成,再过两个月,老师还要来检查呢。”日毛吉说着话,手里的针线活没有停。去年,她参加了青海省刺绣技能大赛,还拿了奖,又参加了黄金赌城娱乐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刺绣培训班,认识了很多刺绣领域的专家和与她一样的刺绣手艺人。其中一位老师对日毛吉非常赞赏,认为她的作品充满灵性和活力,又不失传统韵味,参加培训后技艺也有了长足进步,于是,给她布置了创作、设计任务,鼓励她创新、创业。
前两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了刺绣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由各村的妇女按照订单要求生产刺绣产品。日毛吉也是其中一员,她利用农闲时间完成的刺绣产品,每月能获得3000多元的收入。在她家里,笔者看到很多获奖证书,省级、州级、县级的都有。但她最看重的是村委会给她发的那张奖状——感谢她20多年来为本村妇女普及刺绣和剪纸等手工技艺。日毛吉觉得,因为党的好政策和国家的发展,过去自给自足的家传手艺如今变成了能够脱贫致富的技能,这对于手艺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因此,她要把自己掌握的技能传授给更多村民,让传统手艺得到传承发展,让更多村民脱贫增收。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海243个旅游扶贫村中的131个村已实现脱贫摘帽,占比54%。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已成为青海省产业扶贫的新支撑,成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青海文化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产业扶贫龙头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全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稳步增长,全省各州均建成了以唐卡、泥塑、藏绣、堆绣、刺绣、藏毯、玉雕、石雕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集聚区,在产品研发、生产推广、经营销售等方面,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海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和旅游业的人员超过106万人,达到全省人口的1/6。文化和旅游业已成为青海省产业扶贫的新支撑、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服务业发展的新龙头。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