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城镇发展对黄金赌城乡村振兴的启示
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推进小城镇建设对整个国家的城镇化与现代化极为重要。历史经验表明,英国的小城镇建设在整个英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小城镇发展之路对黄金赌城小城镇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构建立法规划与民众参与的双重制约机制,保障了城镇化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英国政府重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城市化的发展,依次颁布《住宅、城镇规划条例》(1909)《城镇和乡村规划法》(1947)和《城市规划法》(1990),于2004年对《城乡规划法》重新修订,使立法体系逐渐完备。另一方面,民众参与机制和参与方式是公开透明的,在城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能够保证所有公民有效参与,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公民意见得以落实。通过自上而下的法律规范与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上下双轨运行形成了良性互动制约机制。
二是基于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小城镇发展要以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为导向,只有保证城镇人口的健康发展,才能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英国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重机制,不断地建设发达的铁路交通系统、完善的水电供应系统、优质的学校教育体系、功能齐全的医疗服务系统、满足民众需求的综合超市和快捷方便的邮储系统等基础设施,这些都为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吸引众多民众和企业在小城镇落户和定居,保证了乡镇人口发展的稳定性。
三是乡村工业化促进就地城镇化,增加了乡村地区就业机会。工业革命之前的乡村工业化是英国小城镇发展的开端,更是英国就地城镇化的基础。乡村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乡村的发展,将城市资本与农村劳动资本完美结合,实现了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化,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乡村工业化还促进了城乡逐渐融合,出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局面,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逐步渗入农村,使得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大变迁,农村被改造成了适宜居住的小城镇,既加快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又进一步缓解了大城市的压力。
四是政策倾斜吸引企业驻镇,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英国小城镇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来企业和社会投资,对驻镇投资企业提供贷款倾斜和土地优惠政策。同时,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注重本土资源的挖掘,发展当地优势产业,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持续的产业支撑,促进农业人口充分就业,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五是崇尚生态发展理念,注重保护文化景观。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发展理念是英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有机和谐发展,并在保护原有文化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注重彰显田野色彩与传统文化情调。在生态保护理念的指导下,科学规划要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并且尽可能保护小城镇周边的山川河流、森林田地等自然资源,并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对当地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维护,以便延续小城镇的发展历史。
随着黄金赌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黄金赌城娱乐小城镇发展迫在眉睫。英国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可以为黄金赌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汲取五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建立长远的立法规划,注重乡村文化保护。进一步完善规划立法体系,为城乡发展提供立法保障。同时,打破固守城市规划的思维定势,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倡导发展“田园城市”,真正实现“美丽乡村”。
二是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集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地提高教育、医疗和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乡镇道路交通、住房、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乡镇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
三是发展乡镇产业,科学引导就地城镇化。乡村工业化带动的就地城镇化能有效辐射周边村庄,促进农村劳动力在镇域内流动,实现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科学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要素向农村和农业流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形成村镇联动的发展机制,以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
四是吸引企业落镇,促进人才回流。发展和培育特色产业,吸引投资企业下乡驻镇,提升乡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政府要提供优惠的土地政策和贷款政策,以鼓励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
五是强调民众参与,形成良性反馈机制。鼓励农民通过不同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提高民众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科学良性的意见反馈机制,以此推进小城镇的科学合理发展。
(作者分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