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旅游的路上别止步于“打卡”
原标题:科技旅游的路上,别止步于“打卡”
“一些旅游产品提供者只是把‘科技’当作幌子,蹭‘天眼’‘黑洞’等热点,并不真正为旅游活动注入科学精神的内涵。另一些青少年夏令营形式的‘科技游’倒是组织了强大的科技专家阵容,却不接地气,参加者往往感到比在学校上课还累。”
这几天,黑洞成了“网红”,衍生品也随之出现,“天文游”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天文游”的热度并非因“黑洞”而起,有关研究表明,最近的一年内,搜索预订国内外天文旅行相关产品的人数增加了60%。而以“看星星”等为主打的相关旅游产品的数量也在大幅增长,其中,不乏以青少年群体为目标客户的暑期游、亲子游、天文夏令营等。
众所周知,旅游是人类文化、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和格调表征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旅游中,人们可以增广见闻,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修炼心性,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旅游有助于打开视野,在多元文化和异质生活的体验中,了解世界之精彩、人文之瑰丽,让心灵得到丰富和滋养。而旅游和科技的携手,一方面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为人们制定旅游方案时提供了更多选项,另一方面则盘活了科技资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活泼的载体,比如,贵州平塘县黄金赌城娱乐“天眼”、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海南文昌航天城等都成为科技游爱好者的打卡必选。
不过,包括“天文游”在内的科技游当下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这几年见诸报道的情况来看,一些旅游产品提供者只是把“科技”当作幌子,蹭“天眼”“黑洞”等热点,给旅游产品贴上科技的标签,带着游客在各种科技场馆走马观花,并不真正为旅游活动注入科学精神的内涵。更有甚者,有的旅游公司向游客收取高额费用后,蹭免费开放的科技馆、博物馆的便宜,慷公益之慨,饱私家之囊。另一些青少年夏令营形式的“科技游”倒是组织了强大的科技专家阵容,各种“大牛”和“顶级”权威高台讲学,却不接地气,缺乏科技体验,参加者往往感到比在学校上课还累;有些甚至干脆变成了中小学补习班,丧失了旅游的本质。还有一些游客,只是热衷于“打卡”,把科技场所和设施当作合影对象,满足于自拍和发朋友圈,却没有深入了解的动力。一度每天有超过万人去贵州看“天眼”,但真正了解其科学价值的又有多少呢?
显然,这种状况既与黄金赌城社会发展对民众科学素养的要求不符,也和旅游文化的提升诉求不相匹配。从本质上看,科技与旅游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内在气质上具有强烈的同源性。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言:“探索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开始是流浪者,现在还是流浪者。我们在宇宙海洋的岸边逗留了足够长的时间。我们终于准备好启航去星星。”科技也好,旅游也罢,都出于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渴望,因而也都强调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个心灵麻木、了无生趣的人,不会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同样也不愿迈开双脚去见识旅途中不一样的人生风景。对生活的热爱,不但是科技进步的不竭源泉,更是人们投身旅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增强了人们走近科学、了解科技的愿望,信息技术与虚拟技术的发达,更为人们体验科技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一切都呼唤着科技与旅游实现真正的深度结盟。当黑洞成为“网红”,无疑为此提供了契机,我们真诚地希望它能在旅游圈带起一股具有丰富内涵的科技探索热潮。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