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数字化”赋能福建文化发展建设

2019年04月23日 09:14    来源:东南网    卢金福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福建文化发展建设

  在福建博物院展厅内的数字互动展示魔墙。(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在福州工作的“90后”刘新程是一名文艺爱好者,他拿起手机在微信里打开“福建文化惠民卡”小程序,就能享受到全省各地的文化“大餐”,在朋友的推荐下刘新程去年就关注到了这个平台,他表示,平台整合了许多文化资源,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文化资讯,同时了解各文化场馆的服务信息,也可以在线上观看精品文化视频内容。在数字化时代,福建的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动能。

  公共文化服务走向“云端”

  “福建文化惠民卡”是由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承建的我省首个文化惠民服务平台,依托广电网络覆盖全省的网络和用户资源以及全媒体宣传渠道,将政府的文化惠民资金以消费抵用电子券、折扣劵等形式精准向广大群众发放,实现‘线上预定、线下确认’的订单式服务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记者在微信上打开“福建文化惠民卡”小程序看到,平台上汇聚文化地图、文化惠民券、八闽文化云、文化名家、文化场馆等服务功能和“数据库”,还有观电影、找活动、看展览、参培训、赏演出、品文创、听讲座等十种文化便民服务资讯。

  “通过线上的惠民卡,找文化活动比较方便,价格也很优惠。”刘新程在平台上点开了一个闽剧《生命》的演出,原价50元一张的门票只要9.9元,还可获赠大米一袋。据介绍,上线上购票完成后,就可在平台上“我的”—“待发货”中查看购票情况,直接到演出现场取票。平台上还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可报名参加。

  去年7月,福州文化云平台正式上线,融合了有线电视平台和手机应用,建设成为一个多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公共文化云平台。福州市一级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八家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已经接入平台,通过平台向市民发布丰富的特色文化和公益服务信息。市民通过扫描电视机上显示的二维码,进入福州文化云平台,就可以看到文化动态、活动报名、公益课堂、周末观影、志愿服务等窗口,并有文化空间、文化名家、闽剧评话、非遗传承、公共服务和文惠卡(福州)等页面。

  今年3月,福州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做了不少的创新和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闽侯县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推出了“公益点单点将”服务,将全县文艺志愿团队的表演节目及各类有专业素养志愿者人才进行归总,形成数据库,各基层单位在举办文艺演出前,会先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再从数据库中选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福建省文化部门利用黄金赌城娱乐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平台,积极推动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福建省图书馆数字化分馆、全省文物在线监控系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数字技术让文物非遗“活灵活现”

  在福建博物院的展厅一楼,有一面巨型数字互动展示魔墙,市民谢先生好奇地在屏幕上点了又点,里面收录了精品展览中的800多件藏品的图文资料,可以同时满足多名观众“查阅信息、搜索浏览、下载点赞”等现场体验,不但互动性极强,也能让精品的展览永不落幕,让观众随时都能欣赏到馆藏文物的历史魅力。

  走进福建博物院三楼的“智慧小苑”,记者看到里面有VR、AR体验区、文博资料馆、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和文创商务小苑等四个部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省博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等前沿科技和福建的古闽越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茶文化、华侨文化、海丝文化,设计开发了观众有兴趣了解却又无法亲身体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的VR/AR/MR应用产品。

  体验区重点展示了“绿叶对根的情意华人华侨奉献展”“寿山石回故乡”2个VR专题和“闽博革命遗珍”“丝路帆远”2个AR应用。“只要带上VR眼镜,就能看到各类精彩的展览,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互动性极强。”工作人员说。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记者看到,不少科技的元素融入在展示中,通过采用实物、图片、视频及光电等手段,多方位展示非遗项目,一台电子翻书机,用手势左右轻扫,就可以翻阅查看非遗的资料。同时,设置了VR体验区,可以在现场体验泉州提线木偶、农民漆画、长征路上、甲午海战等VR项目。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线下线上相结合,增强互动功能,开发了微信号公众,里面除了提供活动资讯外,网友还可以发送想了解的非遗项目名称,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倾听非遗项目介绍及传承人的口述或表演。记者发送“南音”两字后,就会出现南音的语音介绍。

  据了解,福建加大数字创意产品开发、生产和服务。充分运用VR、AR、3D裸眼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艺术品、文化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建设一批VR数字阅读体验厅、VR体验中心,组织开发VR专题片应用宣传片。

  文化和互联网融合

  今年3月,《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启动,将通过影印、点校、深度整理、汇编等方式,整理出版承载福建历代学术文化成果的闽人著述及相关文献。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达德介绍,《八闽文库》纸质图书之外,还同步推进数字平台建设,推出依托于纸质图书内容的电子书,并进行深度数字化加工,建设数据库、网站、移动端APP等数字产品,形成包含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全媒体的方式实现对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转化。

  在数字时代,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到海量的图书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累计超240TB,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年电子资源点击量逾2000万次。

  “数字化,能在互联网上更高效,更便利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市民陈先生说,传统的文化和互联网结合后,就能产生更强的发展动能,让文化通过网络能走进千家万户。

  福建制定出台了《福建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全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支撑水平,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渠道,建设现代网络传输技术支撑和应用平台。推动新兴互联网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动漫游戏、互联网教育、文化软件、文化服务业等新兴的互联网文化产业业态,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VR体验区(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福建博物院“智慧小苑”(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福建博物院“智慧小苑”内景(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内的电子互动屏(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数字化”赋能福建文化发展建设

2019-04-23 09:14 来源:东南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