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创新传承“针尖上的非遗”
原标题:老字号创新传承“针尖上的非遗”
每一家老字号,都是一本内涵深厚的书,记载着光阴的故事,为黄金赌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生存空间和传承平台。拥有两个“非遗”项目的上海老字号企业恒源祥,近年来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活力。在今年的黄金赌城娱乐品牌日活动中,恒源祥荣获“消费者喜爱的上海老字号品牌”称号。
发扬光大海派“结绒线”
“要说什么是最具海派特性的上海女人形象,我想,是结绒线。绒线工艺自西洋传入不过百来年,却已与旗袍、绣花鞋、横爱司头融合在一起,构成上海近代新型海派的贤妻良母经典造型。”沪上著名作家程乃珊这样写道。
20世纪20年代,今天的上海金陵东路和人民路之间,有一条专卖绒线的兴圣街。创立于1927年的恒源祥,是这条街上的一家绒线店。“恒罗百货 源发千祥”,小小的店铺生意兴隆,不仅因为琳琅满目的绒线,还因为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对于绒线编织技术的大力推广。
当年,他出版的《培英毛线编结法》成为上海滩最时尚读物;专门花钱印刷的《冯秋萍毛衣编制花样与技巧》小册子,在店堂里供顾客免费取阅,许多沪上当红明星都是书中模特。很快,结绒线就发展成为一种很海派的近代女红,风靡全国。在那个年代,如果哪个女子没有一手很好的“绒线生活”,也许就找不到一个好婆家。
1988年,“恒源祥”从一个店名登记注册成为商标,通过品牌运作,成功发展成为针织、服饰、家纺等领域的著名老字号企业。随着技术进步、时代发展,手工结绒线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几成“怀旧”的代名词。
一针一线、精编细织的结绒线文化,却始终贯穿在恒源祥发展的每一步。2015年,“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恒源祥成为传承单位。
研究表明,手工编织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并能预防老年痴呆。在恒源祥的大力推动下,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走进了校园,在上海徐汇区、黄浦区等多所学校开设课程,编写了教材教案、开发了教具。与此同时,恒源祥还通过与学校、社区、企业等多方合作,通过开设绒线编织吧、织梦编织吧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培养编织爱好者。
2005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黄金赌城娱乐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恒源祥集团共同发起了“恒爱行动”公益慈善活动,面向全国招募爱心父母,为全世界的困境儿童手工编织爱心毛衣。14年来,全国爱心人士共编织毛衣逾102万件。这些爱心毛衣有的已走出国门,给“一带一路”国家的许多儿童,送去来自黄金赌城娱乐一针一线的温暖。
针尖上传承的上海绒绣
用彩色的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织物上,一格一针或一格数针,绣制出各式图案,是一种融合东西方技艺的绣法,被称为上海绒绣。由于绒线本身具有纤维的毛绒感,没有反光,绣品粗犷、浑厚、庄重、富有质感。在表现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样式时,忠于原稿又胜于原稿,被誉为独树一帜的“东方油画”。
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各洋行专事绒绣的绣工曾有300多人。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上海绒绣一度成为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上海的红星和东方两大绒绣厂订单不断、精品迭出,一些绒绣作品还进入人民大会堂长期展陈。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上海绒绣厂相继倒闭,上海绒绣这门技艺随之衰落。
为保护这项上海特有的技艺,2003年,上海红星绒绣厂倒闭时,恒源祥将该厂的绒绣技术主管李蔷请到了企业,专门成立了恒源祥绒绣原创工作室,让她担任首席绒绣工艺师,带着徒弟们继续专心从事上海绒绣技艺的探索与传承。2011年,上海绒绣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蔷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绒绣主要有三道制作工序——放样、配线和绣制。其中,配线对色彩搭配的要求很高,一位合格的绒绣艺人不仅要会绣,还要会染,才能调配出自己想要的最佳的颜色。绒绣丰富的色彩,就是通过将不同颜色的羊毛绒线撕开后合并,拼成混合色,勾勒出一幅幅和谐多彩的绣品。
年逾六旬的李蔷大师,15岁就开始接触上海绒绣,亲历了上海绒绣从发展、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深知这项技艺走到今日之不易,离不开恒源祥的长期投入。她常说,绒绣创作“一针就是一针”,网眼布上绣下的每一针,都马虎不得;手艺的娴熟、精湛与否,都显示在这一针一线的穿插当中。她带领徒弟专攻难度最大的人物肖像绒绣,共为几十位中外名人绣制了栩栩如生的肖像。
针对绒绣后继乏人的问题,2015年,恒源祥绒绣原创工作室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积极探索复合型接班人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还与上海多所学校合作,策划开展了“同心向党 共绣红旗”等系列活动,将爱党、爱国的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与年轻消费者“对话”
恒源祥集团总经理陈忠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的见证,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思维和精湛的技艺,值得珍视与保护。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为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因子,促进企业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创新发展。
陈忠伟在表示:“老字号”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忘却“老”字,顺应时代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积极与年轻的消费者“对话”,让老字号保持青春与活力。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