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登乡村如何让文化生长?
原标题:文登乡村如何让文化生长?
推进乡村振兴,威海市文登区大力实施乡村文化铸魂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顺势而动,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化转化,让文化在乡村释放当代价值,成为文登乡村振兴的重要哺育和有力支撑。
留住“根”
让传统文化有形转换
去年年底,一处“传承红色基因记忆馆”在文登区高村镇慈口观村建成。一件件文物史料述说着7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引来村民们纷纷驻足。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文登区实施乡村文化铸魂工程,充分运用原生态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乡村,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乡村文化蓄能池。
“作为国内西洋参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敢为人先、坚韧不拔为精神内核的西洋参文化。”张家产镇党委书记柯华强说,他们将西洋参文化融入乡村,以此提振农民精气神、滋养乡村根脉,让西洋参文化成为乡村精神符号。“目前,镇上建起了西洋参文化馆,口子里村等还建成了村史馆,镇上每年还会举办西洋参文化节。”
为乡村铸魂,文登大力推进镇史展室、乡村记忆馆建设,让它们成为乡村记录和传承古朴村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的重要载体。同时,加大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物质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文登学”文化内涵,加强鲁绣、串黄河、花饽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乡村更具底蕴、更有温度。
塑出“形”
让公共文化顺势而动
在侯家镇乡村舞台上,一出名为《知错就改》的原创小戏一推出就迅速走红,幽默风趣的台词和滑稽的表演逗得观众捧腹开怀,也让一些村民红了脸。
公共文化是群众的幸福所需、乡村的发展所关。文登立足需求、顺势而动,将公共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完善城乡文化服务设施,构建起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培育起庄户剧团、“书香使者”服务队等600多支镇村文艺团体。
升级供给运行机制。去年底,文登成立区镇村三级为单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目前已试点建成12处镇级分中心和10处村级站所,成为文登乡村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引擎。
育成“林”
让文化产业跨界深融
梧桐庵村是一个仅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这几年,以樱桃采摘为媒,依托传统山村自然生态优势,小村培育起了特色旅游产业。“以打造‘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我们将‘乡根’情结植入梧桐庵,并以胶东民居建筑、民俗工艺为代表的‘乡愁”’文化进行表现,修旧如旧改造村内景观,建设了村史展览馆、昆嵛风情馆。”界石镇党委书记黄欣说。文化赋能,梧桐庵村成为“颜值”“气质”兼备的文登文化旅游名村。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输出乡村文化活力、激活文化生命力。以发展“文化+”业态为重点,文登加大民俗文化、传统建筑、民间技艺、风土人情等乡村文化的内涵挖掘,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激活乡村沉寂的文化风景,实现文化保护传承、经济和人口导流、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多赢。
乡村山水间,文化振兴模式探索已全面展开。文化古镇高村镇将众多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融入文旅产业发展,串点成链、整体提升;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秃尾巴老李传说”,宋村镇以活态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做活了山会经济;泽头镇将徐士林、林一山等名人文化融于康养文旅示范区建设,让文旅产业发展更有生命力……平衡文化与产业、保护与开发,让文化在产业转化中传承发展,文登乡村文化茂盛生长。
(责任编辑: 实习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