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群文旅游新空间
原标题:开拓群文旅游新空间
近日,黄金赌城娱乐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80%的受访居民对本地和异地文化消费表示满意,其中对人文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等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受访者均表示2019上半年在外地旅游参加和体验了文化活动,占比超过八成,外地旅游文化消费潜力巨大。而《报告》也有一组关于各文化体验类型的对比情况:国民选择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观看电影电视,再其次是欣赏话剧、歌舞等文艺演出。而在所列举的体验类型中,参与群众文化的比例最低。
两相比较来看,一方面是在良好的文旅融合态势下,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游客越来越注重无形的商品、无形的服务和无形的文化,对外出游玩的文化品质、参与性文化活动的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是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丰富性,特别是群众文化活动与旅游的融合度还不高,游客缺少跨区域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产品及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外出旅游的人次及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以知名景区为代表的旅游空间常常人满为患,迫切需要开辟以文化供给为主导的旅游新空间。事实上,在不少旅游城市,游客聚集区域与当地居民的工作生活空间“泾渭分明”的情形还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冷热悬殊”的现象看似是传统以大型旅游景区的串联为主线的旅游线路设计的惯性使然,实则是文化含量高、参与度强的创新性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的表现,未能为游客开辟出在自然山水和文物古迹之外参与并分享本地文化生活的广阔空间。
事实上,我们具有在莫斯科红场上、巴黎埃菲尔铁塔下进行广场舞“打卡”的热情和“实力”,更具有遍及全国各地市的群文机构,以及众多各文化艺术细分领域的志同道合者。因此,匹配供需,设计线路,开拓基于群众文化的主客共享、民心相通的文旅新空间,不失为一条增加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的亲民之路。
群众文化是面向整个大众和社会的文化活动,不应有地域之别、门户之见。旅游也不仅仅是观看风景名胜,而更要在文化的层面上去接触人,面对面交流,最直观地感悟不同的风土人情。
对此,除把群众文化活动引入景区外,要积极开发群众才艺交流游、非遗发掘游甚至更为精细的广场舞、大合唱交流体验游等活动。以文化馆为代表的群文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开门办馆的理念,让自身成为展示传播当地文化、加强跨区域文化交流的群众文旅服务中心。与此同时,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全国性文艺组织的力量,搭建起易享易用的跨区域群文旅游平台。
旅游与文化是双向、互动的,旅游也积极作用于群众文化发展,不但易于通过形成热点,推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化,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还有利于当地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民间手工艺产品、民歌等的生产和传播,拓宽其产业化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群文”姓“群”,基于群众文化的旅游更接地气,更通民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有裨益。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