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奏响”河南乐器产业乐章
“以前紧巴巴的,挣一点花一点,现在收入翻了一倍,到了年底,我们也能有余钱了。”望着院子里整整齐齐的三台激光雕刻机器,28岁的朱卫芳满心欢喜。
朱卫芳和丈夫徐二帅都是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的农户,从事古筝雕花的工作。2017年以来,伴随着从手工贝壳雕花到激光雕花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她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手工雕刻只有我老公一个人会,效率还慢。我没工作,也帮不上忙,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活,根本挣不了多少钱。”朱卫芳说,“当时就想着买台激光雕花机器提高点效率,但是没钱,也不知道去哪里贷款。”
像朱卫芳这样想做产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农户还有很多,同村从事古琴生产的徐雨顺正是其中一个。
“这个生意成本很高,一块做原材料的房梁都上万,还得跑四川、贵州、湖南各个地方去找合适的。2013年我刚开始做的时候,房子小,抵押不够,只能靠借亲戚朋友的。”谈起过去,徐雨顺唏嘘不已,“钱好借,情难还啊。”
但是现在,朱卫芳们再也不用为了贷款途径发愁了。2017年以来,范场村积极推广普惠金融试验区针对农户研发的30多种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借助村里普惠金融服务站的推动作用,累计发放贷款2682万元。其中,无抵押、无担保的普惠授信贷款64户共378.2万元,户获贷率达到36.6%以上。
“2017年的时候,村里的普惠金融服务站告诉我们,现在申请贷款没那么难,只要满足‘两无一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无不良嗜好、有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都可以拿到贷款。”朱卫芳自豪地说,“我俩就去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交了申请,两三天后兰考农商行到家里,问了我们的基本情况,最后给我们了7万额度,五天左右就拿到了钱。”
有了机器的帮助,朱卫芳夫妇的雕刻事业发展的红红火火。她说,“有了机器,我也能帮忙了,而且还比手工更快。2018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就拿自己赚到的钱买了第二台机器,收入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针对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依托人行郑州中支开发的河南省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村委、普惠金融协管员以及驻村工作队逐户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并根据信用分别为其发放不同额度的普惠授信贷款。
“2018年4月份的时候,我被评为3A信用户,顺利借到了第一笔贷款10万元,还是免息的。我拿这笔钱买了点老房梁,做生产琴板的原材料。”徐雨顺说,“现在我是5A信用户啦,贷款额度给我提到了30万元。”
事实上,除了帮助当地农户发展产业之外,普惠金融同样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送去了春风。这一点,确山县竹沟镇肖庄村的村民汤新来深有体会。汤新来2017年回乡建立小提琴作坊,开始了返乡创业生涯。2018年,为了缓解作坊的资金紧张状况,他利用河南省普惠金融电子平台“普惠通app”在线提交了贷款申请,当天便获得了无抵押无担保的普惠金融信用贷款5万元,年利率仅为6.75%。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