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百年藏寨尼巴村

2019年11月06日 17:37    来源:甘肃日报    阳飏

  百年藏寨尼巴村在甘南卓尼县境内,从卓尼县城沿洮河逆流而上大约60公里,就到了尼巴村。“尼巴”藏语意为“面向阳光的山坡”。

  去尼巴村的路上,感觉天很空,空得让人想念鹰。

  一条车巴河沿车巴沟流向洮河,河水两边是缓坡和狭窄的平地,尼巴村就依坡傍水而建。

  远望尼巴村,从低到高,层层叠叠,与山坡浑然一体。房子的外墙全部是夯土而成,苫子房上全铺着厚厚的黄土,中间开有小天窗。鳞次栉比的民居颇有气势。

  过桥后拐到一个小空场,河边有一座白塔,白塔的周边是排成廊的玛尼桶,有些大玛尼桶上拴着各色羊毛编织的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在廊柱上,拉动绳子,玛尼桶就会转动起来,同时拉几条绳子,就会同时转动几个玛尼桶。

  村寨里随处可见曲曲折折的栈道。这些栈道一边依山固定,另一边依靠圆木支撑,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而且扩大了有效的生活面积,还可以在这些木架上晾晒粮食。

  苫子房正房有六间,其中一间分为两个半间,夹在中间,成为五大两小的七间主房。其中三间主房明屋的檐顶部分,比其余几间高出约70厘米,整个房子有一种抬头望远、傲然高视的气度,故而有的地方把苫子房称作“抬头苫子”。檐柱比后柱也依次抬高,使这三间屋顶呈斜坡,这样一来采光好,二来美观,正房中间为堂屋,两侧为满间炕,两边的一间为厨房,一间为储藏室。内部装修相当讲究,一般都是木地板木墙裙,天花板也是全木质。

  我们随便进了一家院落。主人家的藏式全木结构房让我们着实开了一回眼界,几根粗壮的立柱撑起了偌大的厅房,我禁不住挨个拍了拍原木色的立柱,油松,不长虫,雕花装饰的木头墙面更是让人喜欢不已。

  层层叠叠地镶嵌在山坡上的民居,屋子外面是厚厚的土墙,房顶上也是用厚厚的泥土覆盖着,整个藏寨和山坡浑然成为一体,在整个藏区这一建筑也是特别少见。住宅的土墙厚度大约是1.5米,按照当地的建房习俗,一般是外不见木,内不见土。这样的土木结构房子既保温又透气。

  与房子外面厚厚的黄土墙相比,屋子里面一般都是松木板墙,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房子四边没有窗户,采光依靠房顶正中间开有两至三个小天窗,光线从天窗中洒落下来,阳光形成的明暗对比,仿佛精心设计的,颇有一种艺术效果,房间愈发显得古朴、典雅。

  这家院子里一个男人正在劈木头,他身后是摞得高高的木头架子,生绿苔的角落,长了一个挂着昨夜露水的花蘑菇,真是好看。

  山坡上有羊有牛,有三三两两散落的马,有云朵低低地落下来,像是要接一辆刚刚关了引擎的三马子车,去天上观赏更美的风景。

  村寨依山而建,既可节约滩地良田,又可以使房屋四季沐浴阳光,防潮御寒。一眼望去,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仿佛摞起来的积木一样。顺着每家的独木梯,上一个屋顶,再上一个屋顶,可以一直上到半山坡上最高处的人家。家家都是相互连通的,寨子的规模和气势相当壮观。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尼巴人的服饰与代表卓尼藏族服饰的三格毛服饰不太一样。依然是藏区传统的皮袍、氆氇袍,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藏袍的领襟、下摆和袖口,用近10厘米的黑、红、绿、紫等色条依次排列,构成既庄重又华丽的图案。这种藏袍使男性显得阳刚威武、彪悍豪放,女性则显得雍容华贵、端庄高雅。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的藏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群,更是民族深厚的历史和传统记忆的载体,反映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折射出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进程,真实地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和传统民俗民风。

  尼巴村是甘南藏区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生活及生产方式的最大的纯牧业村,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被列入黄金赌城娱乐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一排排晾晒包谷、青稞等粮食作物的高大的木头架子,还是我曾经写过的那样,风吹着经幡,水绕着藏寨,山坡上的青稞,半绿半黄,看上去半睡半醒的模样。苫子房在高处,更高处的云上是否可以种一亩两亩蔬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百年藏寨尼巴村

2019-11-06 17:37 来源:甘肃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