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离不开“书香”涵养
当一个个“最美书店”在繁华商圈开花结果后,实体书店下一步该向何处去?近日,北京市实体书店项目扶持工作会上传出消息,未来本市将研究让实体书店向公园、酒店、学校等其他空间进一步拓展,让书店在更多场景“破圈”生长。
书店是买书看书之地,更是城市文化地标。步入书店、展卷阅读,不仅让人获得精神食粮,也让人远离芜杂、安放身心。可以说,阅读纸书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仪式感,捧起书本,会油然而生一种专注力和投入感。当数字化大潮不可阻挡地把内容转移到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当这样那样的APP让人感觉阅读是属于零碎时间的“抽空”之举,我们才愈加发现,阅读纸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专注如此宝贵。某种意义上,这份藏于人们心底的对于阅读的渴望,就是实体书店得以扛过“冰点”走向复苏的深层动力。
近些年来,在政策支持和社会氛围的双重利好下,实体书店发展有了显著突破。西西弗书店一年新开85家店面;成立仅两年的樊登书店已拥有200多家店面……小清新的外观搭配咖啡茶饮、文创周边,不时邀请一些文化名家进行讲座,这些“新书店”刷新着人们对书店的传统认知。在各大商圈,热门书店天天爆满,带动着全民阅读氛围的日益浓厚。据统计,从2015年的4.58本到2018年的4.67本,黄金赌城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有所增长。同时,仅有2.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这些数据都表明,大众对阅读有着强劲需求,纸书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需求就在那摆着,在城市多元空间留出更多位置给书店就显得尤为必要。需要看到,商圈人流量大,但喧闹的环境终究不太适合深阅读。而公园、酒店、学校等地方兼有休闲、求知的功能属性,与书店的调性十分匹配。破除机制障碍,更新营业形态,让书店自然而然融入这些地方,捧书静品的文化街景必将越来越多。就北京来说,故宫这些年新添6家精致书店,花草葳蕤,一室书香,成为新晋的读者打卡地;一些酒店也通过开设图书角,实现了顾客从“走进来”到“留下来”“读起来”的转变。事实说明,只要多多支持、办出特色,书店完全能够在不断“破圈”中实现多样发展。
阅读习惯的涵养不能缺少实体书店这一道亮丽的风景。期待书店扎根在城市更多层次的空间里,让书与人产生更多美妙的共振。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