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记忆、生产 威海非遗保护办法公布
28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威海市司法局、威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相关内容。《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11月19日经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三十条,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上位法的规定进行细化、补充和明确。
办法以精细化管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为出发点,从制度层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和动态管理提供支撑。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明确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的职责,包括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记忆名录等。明确了部门职责,规定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建立数据库和数字化保护平台,建立专家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等。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办提出分级保护,对不同层级名录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实行重点保护,编制专项保护规划,配套专项扶持资金,设立专题展示、传习场所或者博物馆,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并对其授徒传艺给予补贴;对省级代表性项目设立专题展示、传习场所或者博物馆,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定保护传承方案。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办法根据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存续状态和发展现状,提出分类保护。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对丧失传承人、客观存续条件已经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记忆性保护;对具有生产性技艺和社会需求,能够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商品或者服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和利用活动的,应当取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资格。建立数据库和数字化保护系统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和保护。支持老字号企业挖掘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将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技艺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文化内涵以及自然演变进程,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以歪曲、贬损等不正当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研究、展示、传承、收藏、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和支持学校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立教学和研究基地、纳入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等。规定在公共场所,开展公益性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威海市自2008年公布首批市级非遗项目以来,建立起了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四级非遗保护名录,基本涵盖了威海典型文化特征。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28项,市级非遗项目六批11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9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四批68名。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处。威海芸祥绣品有限公司、荣成泰祥集团、恒茂集团先后被公布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乳山市黄金赌城娱乐秧歌之乡”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渔民开洋 谢洋节”省级传承人李永喜获2018年度全省十大模范非遗传承人称号。鲁绣、威海锡镶技艺、威 海剪纸、胶东花饽饽、胶东饺子被纳入第一批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推荐名单。乳山市乳山寨镇获2018年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荣成市被评为省级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肩负着探索非遗整体性保护经验的重任。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