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不能一味求“爽”
现实题材的崛起,是近两年网络文学发展的明显趋势。在多年沉迷于玄幻、穿越、盗墓、修仙等题材之后,对现实的回归成为一些网络作家的自觉。相比之前的天马行空、眼花缭乱,眼下的网络文学创作更接地气、现实感更强。
现实题材网络作品不仅数量大增,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大江大河》描写40年改革历程中底层人物的奋斗史,《欢乐颂》《都挺好》聚焦现代都市人的家庭、情感生活,这些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都成为“爆款”。《大国重工》在工业技术上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金钱无罪》对银行业内幕的披露令人叹惋,这些作品在资料的扎实和专业的深度上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这些都说明,网络文学不会一成不变,也不是超现实的代名词,开放、创新、融合等特性将使它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
但换个角度看,虽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网络文学自身的“基因”却依然强大。网络作家处理现实题材的方式往往与传统作家有所不同。传统作家比较注重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对人物性格的全面塑造,追求“真”的效果;网络作家更考虑情节的紧张刺激、新颖多变,人物性格鲜明乃至走极端,追求“爽”的效果。语言风格上,传统作家讲究遣词造句、准确表达、意境营造,追求“美”的效果;网络作家的笔下往往通俗生猛、诙谐幽默,以调侃针砭为能事,不避粗俗,追求“毒”的效果。
或许,“爽”与“毒”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当下年轻人渴求成功、张扬自我的心理,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博眼球、吸流量,一时间受众颇多。但必须看到,现实题材作品过于追求“爽”与“毒”,很可能就流于“伪现实”,而这正是网络文学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有些作品披着现实主义的外衣,实则充满自己的主观臆造,不是真情实感而是刻意夸张,不是遵循生活的规律而是惯用“金手指”改变现实;有些作品看似抓住了生活中的痛点,但写实功力不足,想象力僵化,情节设置过于随意,故事尚且经不起深究,更遑论思想深度。不客气地说,书写现实题材却缺乏现实主义的态度与精神,这种“半吊子”的网络文学只能令读者愈发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虽然“爽”与“毒”的作品也有市场需求,也会有读者追捧,但这并不是网络作家放任自己天马行空的理由,否则创作就成了一味迎合的“快消品”。归根究底,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理念把握不到位,缺乏对生活的深入发掘与体味,是网络文学“伪现实”频出的原因。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是网络文学的“基因”优势,然而怎样把这份想象力与广阔的现实相结合,而不是顾此失彼、皮肉分离,还需要长久的探索与努力。网络作家应该意识到,现实题材作品需要从生活中提纯和沉淀的,是静水深流的现实,而非快意恩仇的“爽”和肆意发泄的“毒”。走出这种认识误区,才能在不断的融合与创新中,使作品质量真正得到提升。黄金赌城娱乐的原创网络文学已经走过20年,在为这20年成就欢呼的同时,一点清醒的反思和对问题的把脉不但必要,而且尤为难得。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