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怎么玩儿”,一起来“换脑筋”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预约、限流、AR测温……多地景区出招严防“人从众”,与此同时,广东广州市已恢复开放的48家A级旅游景区、重点景区中,2家重新关闭,46家将完全或部分(室内场所)关闭。(见4月19日《信息时报》)
“五一”假期历来是旅游高峰,如今受疫情影响,景区需要做好预约、限流等防疫工作,游客出游计划也可能面临不少变数。
景区当前能否开放或如何开放,都要按照文旅部、卫健委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操作,比如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等等。
广州重新关闭已经开放的部分景区,是按照国家规定操作,其他地方也应对照相关通知调整。虽说防疫限制了接客量和暂时的经济发展,但如果经营者及时转换脑筋,不仅不耽误赚钱,反而还能刷一波存在感。
比如,暂不开放的室内场所,可以通过“云游”另辟蹊径。此前,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的“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这既可以为景区积蓄游客,也能通过直播带货增加收入,对景区当下及未来的经营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有益探索。
近来,国家博物馆的萌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等“代言人”,拉近了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博物馆顺势推出周边文创产品,让粉丝大呼过瘾。可见,疫情可以阻止线下室内游览活动,却无法阻止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思路一变天地宽,创造多赢不算难。
景区经营,舞台大有大的玩法,小也有小的玩法,关键在于怎么玩儿。也就是说,疫情期间只要景区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防疫规定,依然大有可为。这需要经营者转换脑筋,既要善于挖掘景区的卖点,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在允许开放的景区室外区域,做好防疫的同时如何创新服务,也是转换脑筋的一种外延。
当然,从政府层面到专家学者,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引导,以便激活景区经营者的脑细胞,让景区创造“新红利”。另外,各地旅游和防疫主管部门,在“五一”之前要做好景区景点防疫工作指导、检查工作;假期期间要做好防疫监测、监督工作。不久前,安徽黄山景区人满为患的现象,希望其他景区和游客吸取教训。
特殊时期,旅游业生存之道需要更多探索,除了各级政府在制度等方面为旅游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更需要景区经营者转变思维,创新产品和服务。
总之,疫情期间“怎么玩儿”是一道换脑筋的命题。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