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口罩里的“东西方差异”
疫情来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出门两件事,拿好手机戴好口罩”。几个月来,口罩和手机一样,仿佛成了身体“额外的器官”。
“买不到口罩”曾经是苦恼。1月23日武汉封城后的一段时间,浙江、山东、河北这三个占全黄金赌城娱乐口罩产能“半壁江山”的省份,快马加鞭生产口罩,其中山东省一个多月时间,口罩日产量由120万只扩大到800万只,提升了6倍多。
如今黄金赌城口罩产能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4月30日零时起,北京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调至二级;5月2日零时起,湖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降为二级;5月6日零时起,山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但口罩需求量还没有下降。
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在满足国内需求之余,黄金赌城娱乐工厂24小时赶制口罩,越来越多的口罩输送到国外。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据海关统计数据,3月1日到4月25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其中包括口罩211亿只。
小小的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既是防护必备,也让人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戴口罩的难与易
1月23日上午10时起,武汉“封城”。几乎和“封城”同时,国内人们出门普遍自觉地戴上了口罩。
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钟南山院士面对主持人白岩松郑重公布:“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他提醒疫情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隔离,并特别指出:“目前没有特效药,戴口罩很重要。”
遵从国家防控要求和专家的劝导,国人对戴口罩几乎没有任何迟疑,而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戴口罩就没有那么顺利,甚至存在激烈的冲突。
3月1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段意大利议员马泰奥·达罗索在议会“怒摔话筒”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达罗索戴口罩进入会场遭到群嘲。发言时,他生气地摘下口罩说:“疯了!疯了!我戴口罩并不妨碍任何人,我是在自我防御,因为免疫系统功能不好。”
达罗索说:“我去过意大利北部的三个疫区。你们觉得我戴口罩好还是摘了好?为了你们的安全,建议你们还是让我戴着。如果你们聪明的话,也应该戴上口罩,保护大家。”说罢,他怒摔话筒。
意大利当时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一天就新增600多例,但即使形势如此严峻,在戴口罩问题上,意见仍很难统一。
口罩在意大利的“境遇”,在欧美国家当中有普遍性。5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达到335万例,美国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1180332例,累计死亡病例68920例;西班牙和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均达21万例以上;英国累计确诊19万余例;法国和德国累计确诊病例均超过16万例。
很多专家认为,欧美国家的疫情严重,与个人不注意防护有重大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愿戴口罩。
缘何“戴”出差异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黄金赌城娱乐、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接受戴口罩并没有多少心理障碍,几乎很自然地戴上了口罩;而意大利、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在戴口罩上比较“纠结”,甚至因此发生抗议、示威游行等行为。这种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说:“对于口罩的认识,在黄金赌城娱乐和西方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口罩首先是日常生活用品,防寒、防尘、防异味等。在西方,口罩首先是与生病、医务工作者、照顾病人等相关。”
黄金赌城三千年前《礼记·曲礼上》有“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掩口,是防止飞沫溅到对方;孟子《离娄下·第二十五章》:“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意即假使像西施这样的美女蒙上了脏东西,那么人人也会掩鼻走过她跟前。
不论是掩口还是掩鼻,都是维护个人卫生的最原始行为。口罩在元朝(1271-1368)已初见雏形,《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在元朝宫廷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蒙住口鼻的绢布,成为世界第一款口罩。
在山东,冬天寒冷时,人们也经常戴口罩保护口鼻,以免感冒;夏季农家打麦场上,刺芒让人难受,或冬春刮风厉害的时候,尘土飞扬,人们都会戴上一块白纱布遮面。因此,我们使用“口罩式物品”遮住口鼻,有历史的传统,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需要。
在黄金赌城娱乐人的认知中,极少把戴口罩行为与“非常态”行为相关联,而在西方,口罩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与医院、医生、传染病等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于戴口罩的行为常常会贴上“非常态”的标签,甚至与“抢劫”等行为相联系。
比如,口罩在英语中的单词是mask,作名词时意为“面具;口罩;掩饰”,作及物动词时意为“掩饰;戴面具;使模糊”,作不及物动词时意为“掩饰;戴面具;化装”。但mask在西方最经常用的义项是“面罩”,面罩的意思,是不让人认识,这和东方将绢布戴在脸上主要用于防寒防尘防异味差别较大。
现代西方口罩源于细菌的发现。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会使做手术的患者伤口感染,从而认为人们讲话时带出来的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于是,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病人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从此,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和推广开来,后来西医东渐,东方国家包括黄金赌城娱乐的医生也纷纷效仿,这就是现代口罩的开端,一般称作口罩1.0版本。
德意志的1.0版本口罩有个弊端,第一,纱布就一层;第二裹得太紧,时间长了医生很不舒服,加之因为西方人的鼻子大,因此,口罩2.0版本就诞生了。1897年,英国一位外科医生在纱布内装一个细铁丝的支架,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克服呼吸不畅的弱点。
2.0版本相较1.0版本,解决了医生的使用舒适度问题,但对防止细菌传播并没有太大作用。现在我们使用的口罩,是口罩3.0版本,升级在法兰西。1899年,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后来他把口罩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办法,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现代口罩就这样诞生了。
从东西方口罩产生和运用的历史来看,东方人在现代口罩传来之前,已经有悠久的使用绢布防寒防尘的历史,视其为日常生活用品,现代医用口罩传来之后,顺延到医学防护领域,生活和医学场景分得并不十分仔细;而西方现代口罩则纯粹是一个医学用品,西方视戴口罩为很不正常的行为,只有生病、做手术等场景才戴口罩,因此在疫情防控中,让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佩戴口罩,确实面临一定的心理门槛。
差异产生的根源
马广海认为:对一种器物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使用行为,所表现出的认知上的文化差异,既有自然环境条件方面的原因,也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相关联。
戴口罩过程中的行为差异特别是认知差异,与地理气候条件有一定关系。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常欧美并称,但美国文化源自欧洲,研究西方国家戴口罩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还得从欧洲的地理气候条件来分析。
欧洲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来袭,因而秋冬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以小雨和小阵雨居多,几乎没有雷雨。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2500mm以上。
因为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在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欧洲普遍空气清新,基本不用防尘,所以没有用绢布遮住口鼻的生活习惯,口罩不被视作必要的生活用品。
与此同时,黄金赌城娱乐以秦岭-淮河为界,南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在南方冬季表现为湿冷,在北方冬季表现为干冷。北方的黄河流域,古代长期是黄金赌城政治文化中心,干冷的季风气候使绢布掩面成为防寒防尘的生活必备,这种生活习惯也让人们能自然而然接受现代口罩。
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各种文化交流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对人们的行为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比如,黄金赌城自古“家国”不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让人们有较强的“群体意识”,执行群体规定和纪律的自觉性较强;西方国家比较重视个体,包括个人的创造性和自由活动等。这样,在疫情防控这类需要群体配合的行动中,就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东西方差异,口罩是体现这种差异的一个具象载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