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选院线还是选网络,答案是“好电影”
前不久是《复仇者联盟4》上映一周年。一年前,“《复联4》上映时的电影院”一度登上微博热搜。为了看首映,许多人凌晨就在影院排队,甚至在散场后哭着回家,为影片中黑寡妇的牺牲而心碎。“如果没有疫情,也许今天我正在看漫威新片《黑寡妇》。”电影院已经几个月未开放,许多人晒出以前的票根和照片,祈愿重回影院的时刻早一点到来。“怀念那种灯光变暗屏幕亮起来后好像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其实,《复联4》差点就要重新上映。前一阵,电影院还在为复业紧锣密鼓地筹备,《复联4》也在首批复映片单里。遗憾的是,随着国外疫情的加重,为了安全,复业没能如期进行。但当时这部早已“网上见”的影片的重映并没有让太多人激动。说到底,看电影是一种文化消费,人们盼着回到影院观影,并不像去博物馆里看原作般的朝圣心态,或仅仅为旧梦重温,而是期待有更多新的内容可以邂逅和欣赏。
尽管已经接连损失了“春节档”和“五一档”两个大的票仓,但有专家预言,一两部类似于《复联4》这样的现象级电影,可能就此救市。从《花木兰》等众多大片撤档、改档的消息中可见,电影人对影院的支持和信心仍然坚如磐石,观众也抱着“好饭不怕晚”的心态静待影院重开。影院继续蓄势待发的同时,也有部分院线影片转到网上播出,引发关于院线和网络的争论和思考,也预示着某些新的可能。
也许是一件好事情
“看到某演员,等于自动帮助观众省一张影票钱。”“国产恐怖片千万绕着走。”网络上流传着不少鉴“烂片”法则,目的是防止“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影院中浪费时间和金钱。
也有观众觉得,自己不爱去影院观影是因为“很少有我想看的片子”,这也道出了影院观影的一种不自由之处。进影院,意味着只能在院线排片中选择,碰上热门档期,往往有大堆影片扎堆疯抢,算一算自己的时间,有时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年的电影票房排行榜中,不少票房数据和口碑并不能成正比。比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豆瓣评分只有4.8分,总票房却近10亿元。
近日,韩庚的新片《我们永不言弃》转为网播,影片讲述了一名拳击手为了女儿重回拳坛的故事,在动作戏上颇费功夫,但也有观众指出剧情过于狗血和套路化。网播一周后,由于评价人数不足,豆瓣尚未开分,如果放在院线中播放,这部电影显然不具备竞争力。有趣的是,韩庚的《前任攻略3》曾经成为票房黑马,打败了同期的大作《芳华》和《妖猫传》,口碑却陷于两极分化。而他的上一部院线电影《大侦探霍桑》豆瓣评分只有3.3分,该片曾经历撤档又上映的风波,有观点分析认为这是为了避开竞争对手,以赢得更多票房。
“烂片”的票房成功,也许背后有诸多商业因素。而“烂片”的长期存在并频频牟利,也伤害了影视行业,甚至影响了影院的口碑。此前,多地影协呼吁为影院“减租”,在网络评论中却有人质疑影院为“暴利行业”,其背后是对一部部高票房作品价值的质疑。
从字节跳动收购《囧妈》开始,到《肥龙过江》《大赢家》《我们永不言弃》,疫情期间几部转网的院线电影并没有让人发出“欠一张电影票”的感叹。面对转网诱惑,真正屏得住气的,还是那些有实力、有自信的佳作。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也未必有余的影片,此时转网也许是更聪明的策略。疫情给影视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促使不那么值得院线票房的影片转向网络发行,为更多优质内容腾出院线排片时间和空间,也许是一件好事情。
不能成烂片“回收站”
一部分人觉得,在如今城市里人手N个屏幕的时代,网上观看电影或宅家看电影是大势所趋。但除了过窗口期而转网的院线电影,目前网络原生电影里尚缺乏优质作品。疫情期间,网络电影点击和分账票房迎来增长,近日视频平台纷纷晒出网络电影票房成绩单,不少影片分账突破千万元,优酷分账冠军《大蛇2》甚至突破3000万元。但即便是宅家红利下迎来网络票房增长,这与院线动辄数亿元的票房仍然相距悬殊。
点开一部视频平台首页的网络电影,字幕都透露出一股单薄而廉价的味道。业内人士指出,网络大电影的投资往往只有几百万元的层级,而电影是工业化产品,这决定了目前视频平台不足以支撑拍出好的电影。另一方面,院线电影投资规模水涨船高,超过1亿元才能称之为“大片”,目前的网络分账方式也难以支撑这种投资级别的电影转到网上播出。字节跳动砸下6.3亿购买《囧妈》只是个例,不具备可持续性。
不过,有专家分析,影院复业后,观众可能会更加谨慎选择去影院观看的影片,注重视觉效果的大片仍然保有票房号召力,而对于很多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则不必再去挤本来就紧张的线下放映资源。目前,国产新片生产量每年为1000部左右,只有约一半的影片能够进入院线排片,加上进口片、批片等,一个星期可能有十几部新片放映。有些影片原本排片量就不高,相比票房“一日游”,也许网络播放是更好的接触观众的渠道。一些非头部的优质电影转为网播,也许将改变网络电影的生态。
而消费者对于线上娱乐、网络电影需求的增加,也在倒逼部分传统影视投资机构开始投资网络大电影。一些从业人员已经有意识地把精力和投资放在电影制作而非明星片酬上,用更少的预算拍出质量更高的影片。毕竟,网络不能成为烂片“回收站”,如果未来有更多院线电影转网,也许将促使网络电影的进一步优化转型。
未来谁是电影发行主流
黄金赌城娱乐电影家协会联合猫眼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疫情影响下的电影行业发展对策研究——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疫情的趋势好转,观众纷纷调高影院观影期待值。3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期待”,38%表示“比较期待”,合计超过七成。这说明影院观影相比较在家观影而言,仍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而从人群区分来看,男性观众尤其是年轻男性观众“非常期待”的比例更高。
有专家建议,考虑到年轻人的电影消费欲望更为强烈,热闹一点的影片可能更受欢迎,包括喜剧片、动作片、流量明星片等都有可能迅速打开市场。此前由黄金赌城娱乐电影报道发起的“疫情过后,最想去影院看什么电影”的投票中,得票最高的也是喜剧片。偏重人文色彩的有深度的文艺片尽管有艺术价值,但因大量观影行为是出于娱乐消费的目的,无论在院线还是网络,这类电影都只是小众。
稍显悖论的一点是,在以往的电影市场里,喜剧片、动作片、流量片往往是“烂片”的高发区,目前转网的院线影片里,《囧妈》《大赢家》都属于喜剧类型,《肥龙过江》和《我们永不言弃》则带动作元素,从口碑上看都不那么令人满意。即便是完成度稍高的《大赢家》,由于是翻拍片,全片最大的笑点来自对原版中“梗”的挪用,但笑过之后,又感觉好像少了一点什么。《囧妈》同样前半部分笑点密集,后半部分垮掉,它抛出了一个有探讨意义的矛盾话题,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影片的供给是否能够满足当下网络观影需求,恐怕仍然存疑。
据《报告》显示,影院复业后,对“新上映且口碑好的电影”表示“肯定会去”的受访者接近六成;对重映“经典国产电影”“经典外国电影”表示“肯定会去”的接近两成。这表明“新片”是拉动影院消费的重要因素,“好口碑”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影院和网络之争中,更多电影还是选择院线上映,在不少从业人员看来,影院才是电影的最好呈现方式。与此同时,国外以网飞为主的流媒体平台正以优质自制内容发起对影院电影的冲击。有专家指出,相比网飞,我们的视频网站还是1.0的阶段,欠缺的仍然是优质作品。
未来院线和网络何者会成为电影发行的主流,目前尚难定论,但可知的是,观众要选的也许不是院线或网络电影,而是一部“好电影”。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