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直播带货,要跳出“应急思维”
在疫情的冲击下,各地不少干部纷纷触网,化身网络主播,为当地的特色产品“直播带货”。一时之间,“干部直播带货”呈现出井喷现象。其中,部分干部还因为其风趣幽默“接网气”的直播形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虽然,这些干部多是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可很多的“带货”成绩却相当突出。比如,河南省罗山县委副书记张长斌走进抖音直播间,在线推介罗山生态茶,当天就有近50万网友实时观看,当天订单量价值近70万元。
今年“干部直播带货”突然火了起来,该如何解释呢?或者说,为什么今年干部们不断加入直播带货行列呢?最为直接的答案是:被疫情逼的。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不足,各地的农副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地方经济面临一场大考。同时,一些扶贫产业生产的农副产品,如果产品滞销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甚至部分贫困户还有返贫风险。在危机面前,以往的打法失效了,于是,不少干部选择跨界干起了“直播带货”。
换言之,“干部直播带货”更像是一次被逼无奈下的“应急之举”,而不是基于未来发展的长远打算。当农副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解决了销路问题后,干部们便不再出镜,也不再对直播电商感兴趣。可实际上,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5G网络的推进,“直播带货”在品牌宣传、拓展销路、网红经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不可小视。
如果领导干部仅仅把网络直播当作是克服疫情影响的一种应急手段,即便能够获得短期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则可能错失机遇。“干部直播带货”要避免“应急思维”,在解决当下困难的同时,更要思考长久之策,让地方发展尽量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分享“直播经济”的蛋糕。
实际上,一些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经过疫情的冲击和直播带货的刺激之后,已经开始着手将“直播带货”这种形式转化为长效机制,作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重要措施。据媒体报道,广州今年3月出台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针对培育直播机构、孵化网红品牌、培训带货达人等提出16条政策措施;清远则大力培育一批乡村新闻官,作为直播推销当地农副产品的中坚力量。
疫情之下的经济复苏,一方面要靠有政府的“有形之手”,另一方面又要靠市场的“无形之手”。“干部直播带货”本质上是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活市场的主导作用,但是,直播带货打开滞销缺口后,产品特色和质量等市场要素则决定了能走多远。因此,除了促进电商发展和培养电商人才外,还要花更多的功夫在产品的特色和质量上。
“直播带货”背后还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产品的仓储、物流、质检、保鲜等配套环节,每一个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而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则是领导干部们更应该花精力的地方。“直播带货”不能只靠干部用个人信誉甚至地方政府信用为产品“背书”,更为科学的方式是,领导干部们跳出“应急思维”,着眼长远,多下屏外功夫,多谋划长远之策。(沈道远)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