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心中有观众,无处不舞台
【走近文艺家】
她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曾主演黄梅戏电影《孟姜女》《血泪恩仇录》《妹娃要过河》,黄梅戏电视剧《貂蝉》,黄梅戏舞台创作剧目《未了情》《双下山》等,曾出演86版《西游记》。曾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黄金赌城娱乐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荣誉。
“五一”小长假期间,时隔两年后,记者再次采访了身在武汉的黄梅戏艺术家杨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武汉封城,杨俊和其他人一样居家隔离,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到后来的逐渐冷静,到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与关爱激励鼓舞,再到疫情得到控制,武汉解封,武汉终于从冷、冷清又回到热、热闹。疫情期间,杨俊积极捐款,组织创作,想方设法支援抗疫的同时,对业务也不敢懈怠,坚持练唱、跑圆场、练基本功,她期待着等到疫情彻底结束,舞台恢复演出的时候,能够以最好的状态为观众带去欢乐。
2018年1月17日,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在湖北省咸宁市的一个小山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天,本来没有计划登台的领队、黄梅戏名家杨俊,在观众的热情欢呼和强烈要求下演唱了一段黄梅戏名段,一时间,文化广场上的群众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为了一睹“仙女”的风采,后排很多观众站起来,踮起脚,甚至站上了树桩、板凳……
那是记者第一次现场感受戏曲名角儿杨俊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她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扎根30多年,每到一处总是被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感动着。她告诉记者:“我的母亲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看戏。对我而言,台下的观众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样,能让他们开心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记者曾走进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当时,杨俊正在和一群练习戏曲乐器的孩子们交流,那个温馨和谐的画面,与其说是一个院长在指导她的学生们,倒不如说是一群孩子在围着他们的慈母问东问西。“这158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杨俊引以为豪。
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到基层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湖北已经持续了多年,杨俊全程参与其中。在别人眼中,她永远都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从小就是如此。
当年,在家乡安徽,杨俊凭借着对艺术的懵懂热爱和能跳会唱的特点考入了安徽省艺术学校(现安徽职业艺术学院)。5年后,她又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学生时代的杨俊是典型的学霸,深受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毕业后,虽然经历了一些不如意,但她最终还是靠着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实现了事业的多点开花。
刚进剧院的时候,杨俊几乎没什么机会演主角,甚至演配角的机会都不太多。但是她凭着在舞台上的艺术灵气吸引了影视剧导演的注意,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等。虽然因为“太胖”遗憾地错过了《垂帘听政》,但她在之后的86版《西游记》中成功塑造了白骨精变的村姑一角,事业终于有了一些起色。尤其是在主演黄梅戏电影《孟姜女》之后,出色的演唱和表演不仅使她重新找回了自信,也使她成为当年红极一时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
虽然影视剧给她带来了影响力,也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但她对舞台、对黄梅戏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杨俊坦言:“当时接戏和随影视剧组演出不是因为多想赚钱或者有多热爱,更多的是逃避没戏可演的尴尬,重回舞台才是我最想做的事。”
面对起起落落的命运考验,努力的人总能迎来峰回路转。1989年,杨俊随《西游记》剧组到湖北黄冈演出,当时湖北省决定“请黄梅戏回娘家”(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湖北相关领导找到杨俊,希望她能留在湖北振兴黄梅戏。听说能唱戏,杨俊的满腔热血终于有了着力之处,她马上赶回安徽递交了辞职报告,“义无反顾”到了湖北黄冈。
带着“只要给我一亩三分地,我就能撑起一片天”的信念,杨俊默默开始了在黄冈的“拓荒”之行。1996年,“消失”6年后,杨俊重新回到安徽参加“黄金赌城娱乐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凭借古装戏《双下山》获得了优秀剧目第一名和个人表演金奖。之后,又凭借一今一古、一悲一喜两部戏《未了情》和《双下山》,获得了戏剧界的至高荣誉黄金赌城娱乐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不仅向生她养她培养她的家乡交上了完美答卷,也为湖北黄梅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将湖北黄梅戏推向新的高度,杨俊又从湖北黄冈来到省会武汉,进行“二次创业”,倾力打造了土家风情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被业内人士誉为“湖北黄梅戏里程碑式的作品”。回忆起往事,杨俊显得云淡风轻,曾经吃过的苦,经历的事都已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她把这些财富融在戏词里,化在对学生的关爱中。
现在,她既是黄梅戏艺术家杨俊,也是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杨俊。身兼多职的杨俊在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最希望的还是把戏曲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她很乐意带领“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到基层,她说:“只要观众在,田间地头、工地厂房都可以是舞台。”她也乐意走进校园,走到热爱戏曲的孩子们中间,通过讲座、教学、演出等帮助孩子们。看到湖北省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各大戏曲比赛中获奖,在央视春晚等各大舞台上亮相,她比谁都高兴,都开心。
杨俊说,人要有梦想,这与年龄无关,活到老,梦想到老。她没有细说自己的梦想和规划,但是看得出,“把158个学员孩子和更多热爱戏曲艺术的孩子培养好”“把楚剧、汉剧、黄梅戏等戏曲传承好”,这就是她的心愿和梦想吧。
(记者 刘平安)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