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疫情带来的改变能持久吗
我家小区不远处有一家专卖小龙虾的饭馆,面积很小。疫情期间,这家小店突然火了起来,每天饭点前后,门口都挤满了穿黄衣服和蓝衣服的外卖小哥。有一次路过我临时起意,想买一份麻辣小龙虾,没想到被服务员告知,不接受顾客上门的线下订餐,我必须通过APP下单才能成交。最后,我在服务员热心的辅导下,下了单,后来带走了小龙虾。
在此之前,我没有用过外卖软件,有了这次经历,我已经下过好几单了。但这几个月来,很多人或者为了生活方便下载各种购物、订餐、医院挂号等APP,或者为了工作需求使用视频通信软件,或者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学习调取健康宝和行程记录小程序。在互联网工具的使用上,很多人被推了一把。
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移民”,很多人保持着前互联网时代的行为惯性,在内心深处对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有压迫感,从而不愿意主动尝试。而一旦被“强制”使用形成习惯后,则很快会因为互联网工具带来的高效便捷而和传统方式说拜拜。因此,持续的疫情客观上完成了一次移动互联应用全民大普及、大培训、大提高,而对很多行业和企业来说却是一次大洗牌。对企业来说,如果过去还因为品牌、地段或者商业模式的原因没有把移动互联网工具作为重要营销、管理和服务手段,显然将迅速被淘汰。
消费者和商家对互联网工具使用的双重互动,可能是这次疫情对社会信息化的一次巨大外力推动,是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一次大提升,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商业模式和业态的迭代速度。这是疫情带来的第一大改变。
第二大改变,是机构办公和运营方式的改变。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公司开始密集使用视频会议等手段进行办公。在经历了初期的手忙脚乱之后,大家很快适应了这种新的办公方式和流程,也发现了很多职场真相。比如,其实很多会议都可以开的很短;大部分会议通过视频或电话就可以解决,根本不需要大家到场;很多会议不开,对公司运营不会有什么影响;员工弹性工作制给公司节省了不少成本;很多跨国大公司裁掉一些人效率没受什么影响。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辐射到各个角落,让很多行业和很多人士在全球商业网络中忙碌着。但是疫情引发办公和运营方式改变后,一些行业如飞机制造、航空公司、酒店服务等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昔日这些行业的职员可以说拿着人们羡慕的高薪,如今却不得不面临降薪裁员。有些企业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可以说,疫情期间的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公司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种变化会在疫情后固定下来。比如,自从电话普及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幻想“居家办公”成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模式。互联网兴起之后,一些曾经的描述变成近在眼前的事。我认为这次疫情显然是一次力度够大的推动,疫情过后,会让“远程办公”或“居家办公”的理念在一些公司保留下来。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趋势也可能难以长期持续,依然会出现反复。因为互联网工具在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上依然要和人性抗衡:一是员工和自雇工作者的自律能力,“摸鱼”是人性,敬业才是管理;二是现代企业很多管理技巧都是通过面对面实现的,这更是多大的屏幕和多流畅的信号都无法取代的。
疫情带来的第三个变化,是社交行为的减少。但这一点,在疫情过后会面临“报复性反弹”。人类的基因决定了,不管经历了什么样的天灾人祸,情感更需要维系,因此总是比以往更愿意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因此聚餐、狂欢、娱乐依然会回来。
(作者是财经评论员,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