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购物天堂”不容非法“海代”
近日,在海南免税购物新政的带动下,免税经济掀起一股热潮。但与此同时,免税热潮也蔓延至代购圈,许多因疫情影响无法出国采购的日韩代购纷纷转战海南。如何规范免税购物和从严打击代购,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7月16日《工人日报》)
随着海南升级版离岛免税新政的全面实施,国内消费者从“海外购物”变成“海南购物”,正在逐步实现引导消费回流。然而,在这项公共政策惠及消费者的同时,一些非法代购,也被人们称之为“海代”,开始蠢蠢欲动,日渐活跃。
坦白地说,非法“海代”,存在多重悖论,其一,与有关政策精神严重相悖。国家在海南制定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其本意是通过“零关税”制度安排,给消费者让利,来推动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营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从而让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若让非法代购参与其中,不但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会让国家政策“跑偏”。
再者,海南自贸港允许离岛免税购每人每年10万元额度,其真实意图是期望海内外消费者能够去实地消费,通过吃住行深度参与消费链条,来促进海南贸易的繁荣发展。倘若非法代购一旦形成规模,不但不会对顾客带来任何购物体验,更对前来消费的游客产生不公。
此外,与现行税收法规相悖。非法“海代”,相当于购买免收进口税、消费税与增值税三项税种的商品,再进行第二次销售,代购者赚取的是省掉的税款,显然,这种行为涉外偷逃税行为。
好在国家层面已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明确对“海代”说不。7月6日,海关总署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规定,将对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买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等行为的离岛旅客进行处罚,对违规者,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可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
当然,在充分发挥《办法》管控基础之上,还要强化《电子商务法》的执行力度,对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进行大力度监管,让非法“海代”失去生存土壤。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