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寻找武昌古城北大门武胜门

2020年07月28日 10:07    来源:湖北日报    海冰

  武昌古城曾有九座城门,其中北大门武胜门在哪儿?被毁后是否还有遗存?继前期考古工作后,今年4月20日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中部城门及道路系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古发掘,武胜门真容进一步被揭示。7月25日,该考古发掘工作近日顺利通过验收。

  武胜门准确位置在哪儿

  考古项目领队许志斌介绍,为配合武汉地铁5号线(昙华林站)、和平大道南延长线(中山路—张之洞路)工程建设,武昌区政府委托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武胜门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文献记载,作为明、清武昌城九门之一,武胜门是武昌城北城垣唯一一座城门,是由城楼、箭楼、瓮城和城壕等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建筑,上世纪20年代被拆毁。

  武胜门在今天哪里?据文献记载以及历史地图表明,武胜门选址于凤凰山和螃蟹岬山之间的低凹处。考古队查阅地方志、历次文物保护工作档案等;实地寻访当地老人;在史载范围查看是否有残存城墙痕迹;再有针对性地布置探沟进行考古勘探,最终,考古队锁定武胜门遗址准确位置,即今武昌区得胜桥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南侧。

  之后,考古队对武胜门遗址进行发掘清理、保护,并借助RTK测绘技术、航拍、三维扫描建模等技术手段,准确、全面地提取遗址历史信息,为武胜门遗址保护、利用、展示提供详实考古依据。

  考古发掘还原武胜门真容

  在今年发现的主要遗迹中,瓮城北城门楼墙基较为突出,该墙基现残存东西长约5.9米,南北宽约9米。考古队负责人介绍,现存墙体结构表明,武胜门遗址瓮城墙体内、外包砖,内填黄土加以夯筑,门洞位置的墙体宽达约数十米,外侧存在长条石垒砌的墙基,其上再叠砌残砖或整砖,颇为坚固。据砖石结构与地层推断,可推断为明代建造。

  考古项目执行领队曹继文介绍,武胜门遗址瓮城遗存的基础建筑始建于明代,在前期考古工作中还发现有唐、宋时期的遗物。“武胜门遗址包含多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说明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要地。”

  此外,综合前期考古发掘成果,武胜门遗址的基本面貌被较好地揭示出来。曹继文介绍,武胜门根据地形地势、因地制宜修筑城墙,利用不同技术手法解决筑城中遇到的工程难题,如部分墙体修筑在地势较低、地基不坚实的区域,就用大量木桩打入松软土层作为基础,体现了古代筑城的智慧。此外,武胜门的显著特点是,沿用时间长,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多次损坏、反复修缮,各个时期文化内涵丰富。

  遗址纳入古城保护规划

  据文献记载,自孙权筑城起,武昌建城已有1800多年历史,其后的南北朝、唐朝、宋朝等不同时期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增建。而现存城墙主要是明清时期的遗留。明洪武时期,江夏侯周德兴增修武昌府城,是现今残存的古城遗址主体。清雍正年间亦进行过大规模改建。

  历史上武昌城曾有九座城门,至清末,武昌城的大势为:东至宾阳门(今大东门),西至汉阳门,南至望山门(今解放桥),北至武胜门(今积玉桥)。但上世纪20年代,城墙和大多数城门被拆除。

  为打破“古城无城”的尴尬,武昌区编制《武昌千年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将武昌古城武胜门遗址纳入保护规划,结合地铁建设,拟对该城门建筑群遗迹进行保护性利用,展示遗迹景观,打造古城门历史文化主题地铁站点。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遵循“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该考古发掘贯穿“最小干预”“原址保护”“整体保护、局部搬迁”等原则,除全面揭示武胜门遗址面貌,对保护武昌古城、提升城市品位也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前期完成考古发掘的东西两部分城墙,已装箱搬迁文物达380多箱。其中,为保护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城墙,将墙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刷石膏浆、贴棕片穿上多层“防护服”加固处理后,再铺设旋转轨道、平移轨道,将其平移至附近的工作棚保护,待基建工程完工后,将迁回原址,后期有望原样复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黄礼 )

寻找武昌古城北大门武胜门

2020-07-28 10:07 来源:湖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