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经》不平安 警惕人情书和自费书的“神操作”
一本奇书《平安经》的奇幻之旅,随着其作者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贺电作“深刻检查”,似乎到了该画上句号的时候,但这本甚至连“粗制滥造”都算不上的图书的出版过程,在惊掉无数人下巴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它任性的“出炉”过程,其中的反思之一是:在现有的出版审查制度下,这本毫无价值、天生极度贫血的书,是如何上架的,在网友晒图曝光引发一系列关注后,是否还会有类似“神操作”发生?因此,我们需要警惕人情书和自费书的“神操作”!
对于内容达不到出版水平的出版物,通常有两种出版形式,一是作者自费出书,书号、印刷、运输等费用,均由自己承担,至于印刷出来的图书销往哪里,也由作者自己来定,从商业的角度看,自费出书是“自负盈亏”的行为,一般人自费出书多是为了满足愿望,书拿到手后多以赠送亲友为主,很难看到有人通过自费出书收回成本甚至赚钱的例子。
另一种形式便是关系书,这种书也可以称作人情书,大概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书的内容不行,但出版社与作者有明面或者暗面的关系,通过出书的形式,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输送利益,于是便将本该自费出版的书,以公开出版、上架销售的方式进行运作,作者非但不用自己掏钱,反而有可能会收到版税。
一般来讲,关系书比自费出书更为隐蔽、更难发现,原因很简单:自费书往往只在作者亲友圈流转,偶尔也会在特定场合销售,如果想要做到像正常的书那样全网铺货、销售,会增添不少的额外成本。但关系书不一样,关系书有合同、有约定付酬方式,也会上架销售,但凡质量说得过去,非知情者顶多产生一丝怀疑,并不会深究。大多数读者,连怀疑也不会怀疑,于是,关系书便成为出版业的一种潜规则。
对于《平安经》,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费书,一种是关系书,至于究竟是哪一种书,恐怕还得从诸多公开报道的信息中去寻找依据。如果是自费书,事情会简单很多,但如果是关系书,则容易令人联想许多,围绕该书产生的诸如研讨会、机构公号“背书”等行为,均有可质疑之处。
无论是自费书还是关系书,《平安经》的面世都暴露了出版内容审查方面存在的漏洞。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内容审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读者通常会认为,这一审查环节主要是看内容有无政治、淫秽色情、宗教敏感性等方面问题,但其实构成图书内容审查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即评价图书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等,如果不作这几个方面的审查,出版的书得不到该有的文化效益,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也会蒙受损失。一家出版机构一旦放松对内容的质量要求,难免就会流出《平安经》这样的奇葩之书。
在贺电作出“深刻检查”后,《平安经》的出版方群众出版社也随即发布通报,称“出版《平安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将严查追责”,在通报中,提到了“审核把关不严,出版流程不规范”的问题,这显然是对此前该社工作人员“不要打听”这一说法的及时纠正。群众出版社的最新态度,对其他出版机构也是一个提醒,如果存在类似《平安经》出版过程中被钻了空子的漏洞,也是时候进行“亡羊补牢”了。评论员 韩浩月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