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业并不如你想得那么“老”
湖南女孩钟芳荣以湖南文科第4名的好成绩报考北大考古系,引起了轰动。有人认为她不是富裕家庭出来的孩子,用这么高的分数去学考古,从经济上不划算。甚至因为其父母多年外出打工,她还被贴上“留守女孩”的标签。很多大咖站出来为她鼓劲加油,鼓励她遵从内心——“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还给她写了一封亲笔信。
认为钟芳荣“浪费”分数,或者心疼这个女孩的论点在于考古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工作很辛苦,拿着手铲,戴着头灯在洞窟里、在古墓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支持她的则说考古专业就业率不低,收入也不低。
这些讨论无论正方反方,很多都表现得直白“功利”,离不开收入,关注大学和未来收益的性价比。这些讨论都把考古专业的就业方向理解得传统且狭窄——社会发展了,很多专业已经有了新的空间和方向,传统专业与新技术结合有了新的生命力,考古专业并不如一些人想得那么“老”。
例如,敦煌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通过技术手段,让石刻、壁画得到长久的电子存储。把石窟原汁原貌三维呈现出来,用VR/AR技术,可以使观众不进洞窟,就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壁画石刻的精美。利用虚拟体验,历史与现实结合,对古老文化瑰宝的感知更加立体。数字化也更便于广泛传播,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有评价说,数字化技术成了解开旅游开发和保护之间难题的一把钥匙。
这种保护开发并不只是敦煌在做,很多地方都在对文物古迹花大气力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这种潮流也是世界性的。2019年,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让人扼腕,其实,早在2015年,已经有人借助激光扫描技术记录了巴黎圣母院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则成为修复的重要依据。
另外,很多考古游戏,也非常仿真逼真,把洞窟、石窟或者古墓里的原貌呈现给玩家,再加入游戏的元素,一关一关打通。在一款多年长盛不衰的游戏里就有敦煌元素。一家游戏公司的负责人说,现在团队里吸引了南京大学考古系、台湾大学历史系等几所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加入,在游戏中遵循历史脉络、还原历史细节,寓教于乐。
所以,对高校设置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不要考虑得过于传统和狭隘,很多专业与新技术嫁接融合之后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械专业与“傻大笨粗”的大设备和工作环境联系起来,其实它的专业内涵很早就更加丰富广泛。以芯片为例,现在芯片已经到了纳米级,而生产芯片的关键难题就是光刻机这种精密设备。
再比如,音乐专业大类中,无论是古典音乐、现代音乐还是一些乐器演奏,他们的毕业生不再只是在舞台上当音乐家,或者在各类学校当老师。音乐无处不在,大多数手机应用都有配乐,各种大型活动需要音乐,创业路演也需要音乐,这些都是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用武之地。
新闻记者也不是只是台灯下爬格子的形象。手持小型摄录设备,再放飞一个无人机,传统的纸媒记者的“武器”早就不再是一支笔。文字、音频、视频加上后期制作生产适合不同媒介传播的产品,已经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这些年,很多专业换了名字,为的是使自己的专业不那么土气,更现代,更时尚。如果能够理解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前身是水泥和混凝土专业,就理解了专业内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还有很强大的图书馆专业基因;时髦又先进的机器人专业,在有的学校就是脱胎于机械专业;动物医学的前身往往是畜牧兽医已经是通识。
而有的专业的名字与原来的专业内涵相去甚远,虽然吸引了考生,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未必能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考古这种听上去要与上千上万年文物打交道的专业,也有数字化的今天,而且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