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湟文化成为黄河文化的“青”字招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立全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尽到青海责任,作出青海贡献。
“1+1+3+5”:推动黄河文化发扬光大的青海行动
青海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启动以来,各成员单位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的同时又各负其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共同推动黄河文化发扬光大。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1+3+9”的规划体系,确定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青海省专项规划》“1+1+3+5”的基本框架。
“ 1 ”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将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生态建设密切结合,以“五个示范省”建设,“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1”是打造河湟文化品牌,设计品牌Logo,借助央视央广主流媒体及省内媒体、自媒体正在广泛宣传的“大美青海旅游净地”有利时机,加强各类资源、平台、载体的整合,抓好河湟文化品牌的传播和延伸,讲好新时代河湟文化故事,使河湟文化成为黄河文化的“青”字招牌。
“3”是推进“三项工程”:青海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梳理国家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对应政策,推进流域特色旅游,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大“云上黄河”建设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充实在线服务;黄河上游文化旅游带建设工程。整合串联沿线的旅游精品线路、文保单位等文化旅游资源,推动长城、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加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格萨尔文化(果洛)和藏族文化(玉树)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黄河主题创作(舞剧《大河之源》),构建具有影响力的黄河上游文化旅游带;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工程。发挥文旅产业投融资平台作用,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聚集区。策划联动万里黄河、拉动世界十大河互动的大型活动及黄河上游文化旅游产业论坛等活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5”是布局“五个功能区”:黄河上游生态文化保护区。区域覆盖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地区,涵盖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旅游产业布局等重点,确保生态文化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的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努力提升水文化创意能力,弘扬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覆盖西宁、海东、海北等地区,以河湟一带各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实和拓展河湟文化内涵,打造“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河上游生态旅游体验区。深入挖掘黄河上游生态旅游价值,按照互惠共生、特许经营、全民共享的理念开展高端生态旅游,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游憩机会;黄河上游国家公园创新区。在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鼓励周边城镇建设,完善访客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区。加强黄河文化传播交流与对外推广,强化兰西城市群互融互通,实现共建共享,共同筹备和发起黄河文化宣传营销活动,促进兰西城市群黄河文化协同一体化建设。
增强“三力”,打造河湟文化品牌
在推动青海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我省认真研究黄河文化的青海定位,紧紧围绕黄河文化在青海的五个特质,从历史渊源、当代实践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研究后认为:“河湟文化是生活在河湟地区的历代先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和创造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为核心,以西部边地历史和高原农牧业文明融和为内容,以多民族生活样态和人文传承为形式的黄河青海文化”。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省采取针对性措施,凝练河湟文化,讲好河湟故事,在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增强河湟文化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上下功夫,努力让新时代河湟文化焕发新机。
挖掘素材,创作河湟文化时代精品。以在大通县后子河上孙家寨村出土的西汉末期熏炉为文化符号,设计河湟文化品牌Logo——“河湟鸾凤”,充分彰显河湟文化内涵。编写《黄河视域中的河湟文化》一书,对河湟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进行深入发掘和梳理。加强现实题材创作,邀请罗怀臻团队创作舞剧《大河之源》。发行“河湟文化”主题邮册。
筹办河湟文化论坛,不断扩大河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开展了文旅人“游”青海、青海人游青海、博物馆日、黄金赌城娱乐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黄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启青海人游青海旅游专列、黄金赌城娱乐景区创新发展论坛、黄金赌城娱乐文旅大讲堂、诚邀全国人民游青海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把启动仪式安排在河湟地区,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独特的河湟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有效挖掘利用具有河湟文化代表性的刺绣传统工艺,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青绣”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30万绣娘用老手艺绣出新生活,“指尖上的青绣”成为河湟文化的金名片。
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青海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把能够体现河湟特色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开发一整套分门别类、标签化保存的数字目录。积极打造河湟文化研究平台,与青海民族大学共建了青海省河湟文化和产业研究中心,组建河湟文化研究院和博物馆,全面推进河湟文化系统研究与发展。省博物馆策划《河湟文化五千年展》专题展览,西宁市、海东市分别策划举办“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青海省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文化艺术节”,提升河湟文化的时代价值。
创建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河湟一带各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实和拓展河湟文化内涵,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在河湟地区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出100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生态游、研学游、自驾游、休闲游、乡村游等旅游产品、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10个1”:让河湟文化“立”起来“旺”起来
编制一部高质量规划。紧紧围绕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四个方面,按照“1+1+3+5”的规划总体思路,加快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青海省专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充分体现河湟文化在黄河的核心地位,把河湟文化发展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挖掘青海河湟文化的禀赋特征,赋予青海黄河更深层次的文化灵魂,形成青海独特的精神标帜。
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河湟文化研究,支持河湟文化研究会队伍建设,研究河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梳理河湟文化的孕育、演进和发展历程,挖掘河湟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推进实施一批高质量工程。坚持政府引导,以项目为带动,广泛调动企业、社会以及民间组织对于河湟文化保护发展的积极性,支持实施一批黄河文化项目。
开展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围绕挖掘河湟文化和旅游资源,充实和拓展河湟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开展文化旅游宣传交流推介,传承黄河文化,讲述河湟故事,形成河湟文化特色品牌。
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精心编撰《黄河视域中的河湟文化》图书,发行“河湟文化”主题邮册,创作好以河湟文化为主题的舞剧和歌曲,重点讲好河湟故事。
推出一批河湟地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策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河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黄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开发一整套分门别类、标签化保存的数字目录,推动黄河文化遗产“上云”。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开发应用。
打造一个高水准的河湟文化品牌。加强各类资源、平台、载体、人才的整合,抓好河湟文化品牌的传播和延伸,讲好新时代河湟文化故事,使河湟文化成为黄河文化的“青”字招牌。
建立一个媒体宣传矩阵。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传全省河湟文化研究发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参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各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分工、时间节点等,明确河湟文化工作重大工程和项目,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行。形成责任落实机制,制定河湟文化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青绣”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正在编制,100条河湟文化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共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46场(次),涉及10个类别的120余项非遗项目,278名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4家企业、工坊代表及群众约50万人参与。为期两天的青海主会场活动线上发放非遗购物券5万元,撬动消费9.42倍。最美“青绣”荷包网上评选活动,总访问量264.85万人次,总投票数23.48万票,极大地激发了“青绣”从业者的创业热情,提振了“青绣”行业的文化自信,彰显了“青绣”艺术的独特魅力,受到广泛好评和赞誉。
为期四个月的“黄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在启动的一周时间内,全省现场参与人数近40万人次,直接消费近9.2亿元,13家金融机构开展40余次线上线下“爱购青海”等消费优惠活动,带动文旅消费过亿元……
西宁市启动了《西宁“黄河·河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工作,举办了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暨第三届美食节、河湟文化发展高峰论坛等10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
海东市正在加紧编制《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举办了“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文化活动,组建河湟文化研究会,建设河湟文化博物馆……
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开始运营,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云谷川印象小镇等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不难看出,我省河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有顶层设计、有基础、有载体、有创新、有成效。
目前,这项工作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确立了“10个1”的工作目标,让河湟文化“立”起来“旺”起来。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