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胜:旅游扶贫 筑起脱贫梦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紧紧依托世界梯田原乡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优势,以及良好生态、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等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总基调,通过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深耕民族文化实现产业融合,推进旅游扶贫,形成了“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旅游扶贫模式。
高位谋划,绘就旅游发展蓝图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坚持把旅游业纳入全县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把旅游业作为龙胜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品牌产业和生命产业来发展,让建设“全县大景区、全域大旅游”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成立了旅游工作委员会,重点推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自治区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等工作;建立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定期研究旅游发展会议机制和各部门定期研究解决旅游发展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龙脊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等机构,强化重点旅游片区的开发和管理。2015年至今,县财政投入旅游项目资金5.6亿元,拉动旅游业社会总投资达52亿元。
深耕文化,培育民俗旅游精品
因地制宜开发民族文化、民族节庆、民族美食等旅游产品,推动建设龙脊黄洛长发村、龙脊马海辣椒村、大柳长寿村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村寨,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龙脊镇大寨村晒衣节“红衣晒红半边天”的独特风景,每年吸引上万游客参观体验,为村民创造收益100多万元。黄洛瑶寨的长发表演,经过旅游部门多次的提升打磨,成为特色旅游品牌。2019年,黄洛瑶寨接待游客16万人次,全寨实现旅游歌舞表演收入560万元,销售工艺品收入280余万元,仅旅游这一项给当地村民带来每年每户6万余元的收入,黄洛瑶寨依托旅游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通过发展旅游,村民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正月鼓楼节、二月祭萨节、三月长发节、四月开耕节、五月梳秧节、六月晒衣节、七月传歌节、八月秋收节、九月鱼宴节、十月盘王节等节日里浓郁的民族风情令游客沉醉,当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吃上了文化旅游饭。
勠力同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在全县范围内创建30个民族村寨、11个特色旅游村、1000个星级农家乐和家庭旅馆,为龙胜旅游扶贫作出示范。2015年以来,全县整合各级资金投入共计1.5亿元,重点推进帮扶龙脊镇金江村、马堤乡张家村、龙胜镇都坪村、泗水乡周家村、平等镇广南村、乐江镇宝赠村、江底乡建新村等8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和项目建设,目前全部开门纳客。以大寨村和平安村为示范的旅游村寨,采取农田入股参与旅游开发的扶贫模式,成效显著。2019年,大寨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泗水乡周家村花海梯田边建设边接待游客1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12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923元,脱贫112人,人均增收1100元。在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发展工程中,依托龙脊梯田核心景区资源,建设8个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村,带动2000多户农户实现转型。在主要乡村旅游公路沿线建设生态旅游长廊,打造一条长达300公里的旅游大环线,开发农旅结合、生态休闲、文化体验、自驾露营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龙胜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农民共同富裕的“扶贫造血工程”,旅游经济已成为龙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龙胜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之路。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87.3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12亿元。全县35%以上的贫困群众通过景区分红、土地入股、民俗展示、建设务工、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方式实现脱贫。各族群众享受到了全域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2018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数据来源:中共龙胜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