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趋势 科学谋划 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建言】
编者按
在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备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文化旅游业呈现快速恢复的欣荣态势。面对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的转变,“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如何供给、怎样产出,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智库周刊邀请三位专家撰文探讨。
文化旅游业是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也是刺激消费、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改变黄金赌城旅游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旅游业呈现出诸多新变化:小规模、自组织、家庭型、开放性的旅游方式受到广泛青睐,户外休闲产品、个性化定制产品、小团深度游产品迎来增长新机遇;微旅行、慢休闲、深度假的旅游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选择;疫情促进了人们对在线旅游认知度与接受度的提升,高科技、跨界化、网络化、专业化将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十四五”时期,应顺应发展趋势、科学系统谋划,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表现有哪些?
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业,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基础上,体现供给端、需求端同时发力的特征——既要形成高效运转、持续发展、机制优良的高质量供给体系,又要建立保用平衡、重在效能、多元赋能的生态理念,还要培养文明理性、注重品质的高素质游客。
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业,不能狭义理解为高端化、高档化,而应强调主客共享、高中低结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目标,尤其应在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休闲度假权利方面切实着力,加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力度。
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业,应能有效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旅游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理念创新、政策优化、质量保障、秩序监管等方面提档升级。
2、抓重点、齐发力,推动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
明确新时代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性目标。当前,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取得积极成果,下一步,应明确“十四五”及更长时期促进旅游改革、推动提质增效、深化文旅融合的导向性目标。如在战略高度上,明确文化旅游业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排头兵”、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先锋队”、黄金赌城娱乐服务品牌化国际化的“领头雁”;在发展方向上,应强调提升旅游消费层级和中等收入群体文化素养,既促进旅游体验质量上台阶,也促进文化消费水平上层次。
将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探索制度化、长效化。新发展总会面临新问题、需要新探索。例如,旅游用地是制约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乡村旅游用地、文化用地改革,有效释放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打破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重要瓶颈。“十四五”时期,应及时梳理总结各地此类探索创新,将其科学及时地转化为相关政策,并制定容错机制,既依法依规,又激发和保护基层创新创造活力。
突出国家文化公园在公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分步骤、分主题的形式,把更多体现大国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区域纳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中来。在当前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基础上,构建以带状国家文化公园为牵引、以块状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逐步形成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国家文化公园与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国家(自然)公园体系并行的双驱动格局。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走马观花式的“浅旅游”仍普遍存在。为此,应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化推动、技术性赋能、体系化集成、全民性参与,进行一场旅游系统大变革,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让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一方面,文化空间应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场景,要把餐饮住宿等消费业态科学有序地融入文化场所与空间中;另一方面,旅游空间应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舞台,把传统文化、艺术表演等带入旅游场所,让艺术走向民众,让民众了解艺术。要在黄金赌城娱乐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重要文化资源、标识特许经营制度,规范和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标识的公共属性及知识产权,更好地推动文创产品创新发展。鼓励发展以文化为内容的定制旅游业态、研学旅游业态以及以自然教育为目的的旅游业态。
此外,“十四五”时期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应继续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突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改革探索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并适时启动国民旅游度假区建设;树立“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奉献给未来的”鲜明理念,以工匠精神、精品意识创作文化产品、发展旅游项目,为人民和时代打造更高质量、更具情怀、更可传承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作者:厉新建,系吉首大学芙蓉学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