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五凤古镇关圣宫之谜
众所周知,关圣宫是陕西人修建的会馆,馆内敬奉、祭祀的是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关羽。然而,金堂五凤古镇的陕西会馆关圣宫则不尽然,它不仅是陕西人的会馆,也是“湖广”人的会馆。他们不仅敬奉、祭祀关羽,也祭祀大禹王、崇拜孔子,还祈求观音,整个会馆儒、释、道皆有。
会馆门前石阶“左宽右窄”的设计、正殿的铁铸对联和“异形”的书写方式等等,如谜一样让人琢磨不透。
2004年秋天,因工作原因我调到五凤,正值黄金赌城娱乐乡土建筑研究著名学者、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季富政先生在五凤古镇深入考察。在此期间,我有幸亲耳聆听季教授教诲,承蒙指导和答疑解惑,一些谜底被揭开。但是,仍有一些疑问还需进一步考证。
壹
三百年前关圣宫何人所建?
始建于清康熙(1662年-1722年)年间的五凤陕西会馆关圣宫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一个武庙。”而且,这种馆中有馆的会馆属“全国唯一”。
关圣宫,位于玉凤街尾,背倚玉凤山,面临黄水河,河对岸是南华宫。该庙占地约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方形二层石木结构,居高临下,庄严肃穆。最北端的正殿供奉着关羽、关平、周仓等牌位,最南端中央为戏台。戏台两端及东西厢房(耳楼)为二层设计,窗台、栏杆、樯体均为木质结构。整个庙宇布局,洋洋大观;正殿气派肃穆,廊柱粗壮威严,殿内宝顶映日,翘角企天;戏台藻井彩绘及台沿木雕制作精美,耳楼窗栏雕镂技艺精湛。
在关圣宫正殿西侧有一处完整的四合院落,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制作及细部装饰极为精致,有独立大门,西面山墙疑似徽派风格的风火墙,气势逼人,据院内一通碑文记载,此院落应是湖南湖北移民修建的湖广会馆禹王宫,馆内供奉着大禹王神位。
关圣宫为谁人所建,一直是一个谜,三百年来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认为关圣宫是入凤陕西人所建的,是因全国多处关圣宫均为陕西会馆,《金堂县志》亦谓如此。认为是“湖广人”建的,以关圣宫大门上的第一副对联是原禹王宫的对联,即“神为万国九州主,人自三湘七泽来”,而落款有“楚省弟子述”及“禹王会”之碑文为证,因为,“楚”“湘”又代指湖南湖北,所以,关圣宫又疑为“湖广”人所建。
关圣宫究竟是谁人所建?
刚到五凤时我也是一头雾水,在走访老人、寻访社会贤达后,得到的答案同样是模棱两可。当时,正遇季富政教授为古镇古建做规划,空余之时有幸与季教授交流并请教。由于季教授的课题研究要经常带学生来五凤,前后长达十余年,我经常随他考察。
季教授说,明末清初,两湖两广的移民来到五凤,他们用辛劳建起了湖广会馆禹王宫,随之而来的陕西移民也大批地涌入五凤。后来的陕西移民实力渐渐超过湖广商人,并垄断了井盐和白糖的贸易。富裕后的陕西人四处选址想修建自己的会馆,他们看中了禹王宫附近的空地,便与其商议,买下禹王宫周围的空地,进行规划、设计、修建,将禹王宫纳为陕西会馆关圣宫。双方商议,建成后的陕西会馆关圣宫门楼、戏楼、正殿为共有,湖广人用西面,陕西人用东面,大殿作为公用,供奉各自的神灵:大禹王和关圣帝。而这种大会馆套小会馆的格局被季教授称为“会馆一奇”。
他说,“五凤关圣宫,是陕西人的骄傲,也是湖广人的骄傲,更是五凤人的骄傲,因为它充分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和和谐共处的胸怀。”(《一隅山江出五凤》光明日报出版社)在五凤七大会馆中,陕西会馆关圣宫是一种独特现象,即陕西人和湖广人携手共建的会馆。这种合建现象,体现了当时入凤即五凤人的思想,把“异乡当故乡”的旷达与包容。
贰
山门石阶为何“左宽右窄”?
关圣宫山门那“左宽右窄”的梯步,那形似人字一撇的台阶,无论谁到此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偏向一边的台阶是原来就如此,还是后来为之?为何要这样设计?
“我们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在与季教授的接触和交流中,常常听到他这样说。考察古镇、考证古建,一定要走进历史,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观察古代建筑、格局和表象,合建的陕西会馆是这样,山门的四十二级台阶也是这样。
五凤溪是成都唯一的山地古镇,也是离成都最近的水陆码头,因水而生,因码头而兴。镇内的五座山岗在沱江与黄水河交汇处,形成了一处背山面水(“五山攒集,两水交汇”)的基本格局,正所谓“山来水回,富贵而财”的风水宝地。因此,“湖广填四川”期间,继湖北、秦晋、闽赣等地移民相继来到五凤后,广东人也移居于此。他们同样也需修建会馆。
由于来得较晚,广东人只能选择青凤街靠近黄水河的尾端谋划修建会馆南华宫。如果南华宫也与关圣宫一样坐北朝南,那么南华宫就背对关圣宫,这样的选择是对关圣宫的“大不敬”;而坐南朝北大门相对,似乎又不合风水;坐西向东因青凤山东高西低,背临黄水河,又遭“冷水洗背”;故而“求其次”坐东向西,既顺应了地势又符合“风水”理论。
于是,广东人在精心规划后修起了会馆南华宫。南华宫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其格局与关圣宫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坐东向西以及更加细腻、繁复的建筑风格,馆内祀奉南华老祖。南华宫不仅是旧时广东移民共叙乡愁的地方,也是商贾洽谈生意、大宗物资交易的场所,故有民谣“南华宫满地金银”之说。
季教授的讲解让我对关圣宫台阶“左宽右窄”的设计恍然大悟。
叁
铁铸对联究竟写的啥字?
关圣宫正殿廊柱上保存着三副对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副是正殿大门对联,资料上记载、辨认的是“当蜀魏吴鼎峙□□□ ,历粤闽楚□□□□□”。此副对联铁铸阳文镶嵌于石柱上,文字古朴,似篆非篆,而且,笔画精细不一,行笔无序。
无人识得此联,每当来宾问及,我们都非常尴尬。2016年,金堂作家、楹联爱好者钟方林先生通过邮件并附对联照片致《人民日报》总编室,得到了杨立新老师的鼎力相助。
杨立新老师很谦逊地说“试解此谜”。他在《试解历史文化名镇五凤镇古谜联》一文中这样写道:看上联,前五字应为“当蜀魏吴鼎峙”正确,后二字为“公室”,当无疑义。其中“公室”意指国家政权。关键是第六字——钟方林先生认为是个“孛”字,但杨老师看“孛”的篆书,两边并不连接,且与联意不合。因此,他判断可能是个“存”字。上联即为:当蜀魏吴鼎峙存公室。是说关羽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为保存蜀国政权而竭尽全力。
下联难认字最多,有4个,但基本都可以破解。首字为“历”,第三字像是个“国”字,五、六、七字分别为“各”“宫”“享”。第二字即遇上“拦路虎”——朝。此字由三部分构成,上部为一横一竖(屮,小草),中间为“日”“月”,上部也是一横一竖(屮)——表示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尚未落下,是个“朝”字。第四字,有人断为“楚”字,非也。此字上“林”下“土”,为“埜”。《玉篇·土部》:“埜,古文野。”我们看《六书通》收录的古篆字“野”。八、九两字(“祀”和“禋”)均属改变汉字结构用法,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这样下联即为:历朝国野各宫享祀禋。意思是说关公神像遍及朝、国、野各宫,永享祭祀。
杨老师还就关圣宫古谜联特别说明,古人书写者爱写古文奇字、用字刻意追求生冷怪癖,或许是“与后人作文字猜谜游戏,有意考倒天下人。”故有“炫耀学问”之嫌。
(责任编辑: 李江涛 )